系统科学与科学发展观

来源 :第九届全国系统科学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zhl5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论述了系统科学是一门蓬勃发展的横断交叉科学,它随着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等学科的发展而不断深化.科学发展观则是系统内各子系统间相互作用、和谐发展所遵从的基本原理.
其他文献
系统辩证学认为: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物质世界是系统的,系统物质世界是按照固有规律不断发展变化的,用这个世界观去观察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就是系统辩证学的方法论.本文应用中国系统科学研究会理事长乌杰教授开创的系统辩证学的认识论、方法论、价值论及差异协同律、结构功能律、层次转化律、整体优化律等原理,来开导,激励当代青年学子,如何自律自强成为社会青睐的新人才.
作为系统辩证学核心的差异协同论为和谐社会的构建和管理提供了一种新的理论视角,它扬弃了哲学对和谐的理解,把整体、秩序、协同作为构建和管理和谐社会的要素.管理科学要有效地处理复杂环境中涌现出来的不确定性,就应将差异协同论作为管理和谐社会的一种理论指南.
差异协同与对称变换,分别是中国著名系统科学家乌杰教授和吴学谋教授开创的《系统辩证学》与《泛系方法论》中的基本定律.本文差异协同、辩证综合地结合运用此二定律,剖析、论述当代微型格律诗的结构、功能与特性,为诗歌的深化改革别开溪径.
耗散结构理论是系统科学与非线性科学交叉领域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理论,现在已经广泛地应用于物理、生物,社会、经济等领域.但是,将耗散结构理论专门应用于企业技术创新系统的研究并不多见.本文分析了企业技术创新系统的性质,指出该系统具备形成耗散结构的条件,即系统具有开放性、远离平衡态、系统各要素之间存在非线性相互作用、存在涨落及等特点.在阐述理论的同时,还对于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提出了相应的建议,使具有耗散结
以经济增长作为社会发展的唯一标准具有片面性.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的深层理论基础是信息与序相互转化的原理,即人与自然资源相互作用形成生产序,生产序再反作用于人和自然.它的切实贯彻意味着中国将步入社会序和谐发展,即生产序、自然序、人文信息和谐发展之路.
中共十六届四中全会《决定》强调:要“善于把人民群众的实践经验升华为理论,善于用理论创新的成果指导路线方针政策的制定,通过理论创新推动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的创新”.可见理论创新源于升华实践经验,理论创新的要旨在于指导和推动实践并用于解决实践中面临的种种问题.本文正是在这一精神指引下,创造性地,差异协同、辩证综合地,把中国著名系统科学家:乌杰教授开创的《系统辨证学》川和吴学谋教授
在供应链的运作管理过程中处处体现着系统科学的思想,深刻认识供应链管理中的系统思想,对于增强供应链成员企业之间的密切合作关系、充分发挥供应链系统的综合竞争优势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从系统科学的观点出发,探讨了系统科学原理在供应链优化管理过程中的应用.通过对资源整合、技术改进和优化模型分析三个方面,分析研究了系统思想在供应链优化管理中的具体应用.
企业组织作为一种复杂的生态系统,存在着和谐、危机与再生(变革与创新)的周期循环.和谐既是企业存在的前提,但过度追求和谐又会窒息企业的生命力.这就要求,管理者必须使组织有足够的创造性以保障竞争,有足够的稳定性以免使组织陷入整体性的混乱当中.而危机作为复杂组织系统不可避免的症候,它往往会成为变革发生的前奏,因而在某种意义上讲,刻意地制造危机便意味着企业活动的一种自觉追求.正是在危机中,开放型的思维、灵
和谐社会是一个自组织复杂巨系统,自组织理论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构建和谐社会是执政党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实现现代化过程中的理论升华,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这是一个自组织过程,是社会复杂巨系统自我完善的过程.本文从系统自组织理论与和谐社会的内在联系,探索构建和谐社会的条件和规律,自觉推进和谐社会由低层次向高层次的有序转变.
良性互动是指社会系统各组分之间、系统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处于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合作竞争,共同发展的双赢或多赢状态.良性循环则是形成了可持续机制,在相当长的时期内都处于良性互动的状态.这是实现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本文试图以整体性、矛盾网络与变革创新等系统论原理来剖析良性互动和良性循环的实质和规律;并建议大力推广系统思维,探索用社会系统工程的办法来解决这类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