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流变频并联模块机组的油平衡及冷媒分配技术

来源 :中国制冷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ingyougui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商用空调领域,并联压缩机间、并联模块间的油平衡及冷媒分配技术是商用空调企业发展R410A直流变频多联机的技术门槛。掌握油平衡、冷媒分配技术与直流变频技术是发展真正节能型直流变频多联空调的关键。
其他文献
为了了解太阳能喷射制冷系统在中原地区的运行特点,本文建立了系统性能分析模型。结合中原地区典型气象日的气象条件,计算了喷射制冷系统在中原地区的逐时运行特点,分析了发生温度,蒸发温度和冷凝温度改变时系统COP0的变化情况。研究表明,在研究参数范围内,喷射系统COP随发生温度和蒸发温度的增加而增加,随冷凝温度的增加而减小,系统综合COP0随时刻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最大可达0.35。进一步针对中原地区2
提出性能优于R22及R407C的中高温热泵热水器新工质RTJU3及RTJU4。分析及实验结果表明:和R22相比,新工质更适合于中高温热泵工况、有更出色的变工况性能、更高的能效比,和R407C相比且,新工质不仅具有温室效应更低、滑移温度更小,能基本解决组分迁移造成热泵系统长时间运行时性能变差问题的优点,而且有着较为卓越的中高温变工况性能。
结合某办公楼空调工程实际,将局部动态送风空调系统在初投资和运行费用方面与稳态送风空调系统进行经济分析与比较。结果表明,局部动态送风空调系统相比对应的稳态送风空调系统,围护结构传热引起的冷负荷约减少29.01%,新风负荷约下降22.11%,最大冷负荷约降低16.34%;其主要设备费用减少了19.87%;运行费用降低了约23.87%。本文认为局部动态送风空调系统在经济上的优势及其在舒适性上和健康上给使
本文首先简单地回顾了HCFC-22在中国的应用历史与在中国制冷空调行业发展中的历史地位,评述了上世纪90年代在国际上的替代思维,重点分析了在全球气候变暖形势下的21世纪新的替代思维,还简述了替代制冷剂的国际化应用及其个体化、集团化研究的问题。最后对中国制冷空调行业该怎么办,提出了6条建议。
本文介绍了CO2热泵热水器的国内外研究现状,结合国外已经商品化的热泵热水器,通过分析比较,认为CO2热泵热水器有着节能环保的特点。文章对于解决CO2热泵热水器的普及问题提出了几点的对策。
本文对一台采用四通阀逆向循环除霜方式的空气源热泵空调器除霜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测量了在不同室外环境及换热器迎面风速条件下除霜过程中热泵空调器循环参数、制热量、输入功率、蒸发器壁温随时间的变化。试验工况控制在室外干球温度-15~5 ℃、相对湿度55%~90%。分析了室外环境参数及换热器迎面风速对空气源热泵除霜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虽然在室外环境温度为0℃时结霜量最大,但除霜时间和功耗却随室外环境
建筑节能对空调能效要求越来越高,但是目前大多数建筑的小型中央空调室外机安装运行环境都会大大降低空调的能力和能效比。本文通过实验测试表明,空调室外机安装运行环境对空调的能效比影响巨大,急需得到重视。
介绍了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和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研究的BCD-209UP超级节能多温区抽屉冰箱的结构、制冷循环系统及控制方法,结合电冰箱典型制冷循环——单路循环及多路循环,分析了一种三温混联制冷循环的主要特点,并结合实验数据,得出混联循环制冷系统,实现冰箱各室温度得到较好控制的同时又节能降耗。
本文对竖直盘管式直接蒸发蓄冰空调系统的蓄冰槽进行了蓄冰和融冰过程的传热实验和数值模拟研究,获得了蓄冰过程中水温变化、水温分层、以及融冰过程中初始蓄冷量对融冰速度和制冷剂过冷温差的影响规律。采用分布参数的方法建立了数学模型,对直接蒸发蓄冰槽进行了详细的数值模拟研究,计算结果与实验数据能够较好的吻合。由此为直接蒸发内融冰式冰蓄冷空调产品的设计及控制过程开发提供了基础数据。
设计了一种一拖多燃气空调系统的仿真,对该系统的仿真模型及条件进行了简单介绍。并对其分别在调节某一蒸发器入口空气干球温度、调节某一阀门开度和调节发动机转速情况下对系统产生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单单改变一个蒸发器入口空气干球温度时,该蒸发器制冷量存在相应的改变,而其他蒸发器在原来的工况下保持原有的制冷量不变。阀门开度会对对应的蒸发器制冷量产生影响,而对另一个蒸发器制冷量没有影响。但开度达到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