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奔流:跨学科整合课程的常念化

来源 :第四届中国教育创新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nghuawuqi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程想要从融合走向常态,关键是要找到常态融合的路径.全景式数学教育团队初步探索出基于Connate(合生)和Theme(主题)的课程融合路径,简称路径C和路径T.目前团队初步完成了整个小学阶段的系统建构,仅科学与数学融合的课程,从一至六年级就一共设计了43个.
其他文献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中提出五大发展理念,把"创新"排在了首位,明确指出: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创新能力,从根本上影响甚至决定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习近平总书记明确要求:必须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把人才作为支撑发展的第一资源,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分析了中学教育中如何在人才培养中突出创新能力的培养以及实现的具体路径。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创新人才已成为世界各国综合国力竞争的根本.创新人才早期、长期培养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的客观要求和重要组成部分.2010年7月,《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了"形成各类人才辈出、拔尖创新人才不断涌现的局面"的要求,据此,2011年3月,《北京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对北京市创新人才培养工作提出了"
我是被"创新人才培养"这个题目吸引来的.今天到会的是来自全国各地的教育界专家,而我自己的教育背景几近残缺,实在是诚惶诚恐.现在,我就全当自己是一只"麻雀",供到会的教育界专家们解剖、分析吧.我先简单介绍一下自己的经历、教育背景和自身成长过程中的体会.我是北京二中1964年入学的"67届"初中生.1966年初夏开始了"文化大革命",所以实际上我只念到初二.1969年1月到1979年3月,我在陕西延安
北京教育论坛创办三年来,紧紧围绕国家和北京教育改革发展的重点难点问题,深入开展学术研讨和交流,取得了丰硕成果.不仅成为展示首都教育改革发展成果的重要窗口,也为国家教育改革发展的大局贡献了智慧和力量.希望通过持续不断的努力,把"北京教育论坛"逐步打造成为国内具有一定知名度和影响力的重要教育智库,成为教育决策的谏言者、政策效果的评估者和社会舆论的引导者.主要介绍了基础教育阶段的北京教育围绕着培养学生的
本届论坛的主题为"创新人才培养与教育创新发展",下设三个分论坛,分别为"创新人才培养与考试评价改革""创新人才培养与学校改进""双一流建设与高等教育创新发展".创新是当今世界最受关注的主题.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不同会议上多次强调创新的重要性.他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为此,党中央提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创新驱动实质上是人才驱动.创
近年来,全球高等教育学府数量急遽扩张,但社会对大学生的素质越来越感到疑虑,高等教育在经营上正面临越来越复杂的问题与挑战.例如,少子女化带来的招生冲击,高教普及化造成社会对于毕业生素质的质疑,再加上以知识经济为主轴发展的全球化趋势,人才、科技与信息等快速流动,进而造就个人与学校竞争更加激烈的环境.大学如何创新经营与拓展财务等复杂的问题,已经不能靠过去高校管理者"以经验为基础"的传统管理哲学来解决,必
尊敬的各位代表,看上去我今天分享的话题是三个问题,但实质上,在未来学校的创建过程中,特别需要的是动力的来源——组织的动力来自哪里?校长自身的动力来自哪里?教师的动力又如何激发?所以,三个问题本质上是一个问题.
近几年,基础教育围绕着课程改革进行了很多实践,但大家是否清楚"课程"一词对于广大老师最重要的意义是什么,如何备出一堂好课在我看来,今天的学校中最重要、最基础、最常见的课程建设活动不是校本教材的编写,而是教师的备课,是教师将专家"设计的课程"转化为自己"实践的课程",并进而成为学生"习得的课程"的过程.
正处在一个伟大变革的时代,一个拥有13亿多人口的古老国家正在走向现代化,这是人类亘古未有的大事件,必将深远地影响人类文明的进程.我们的教育与这个大时代风云际会,这定是一场问路教育现代化的恢弘的历史变迁,当下教育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
各位专家,各位同行,大家上午好!很高兴有这样一个机会和大家一起分享我们的课程改革实践,今天我向大家分享的是《为了理解力的实践》,是聚焦课程的学校系统变革.请大家和我一起走进我的课改故事,也是我的成长故事.第一个故事发生在2005年4月,我构建了课内的一个教学模式叫"三阶段六环节"教学模式,为此,我获得了市的教育教学类最高奖项——创新燎原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