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淮平原农田杂草演变性研究

来源 :中国生态学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oolSky_B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田杂草的种类分布、危害程度与区域生境以及各种农业措施有关,我国农田杂草有600余种,其中对作物生长产生严重为害的杂草有50余种。黄淮平原农田杂草种群多且危害重,长期生态样地调查结果显示,危害小麦的主要杂草相对密度由高到低依次为播娘蒿>荠菜>猪殃殃>野燕麦>泽漆>婆婆纳>刺儿菜>米瓦罐。玉米田杂草相对密度依次为马唐多牛筋草>反枝觅>马齿觅>简麻>稗草>香附子>龙葵等。沟边、路旁、田边地头已成为一些杂草繁殖和传播的场所。农田长期旋耕、施肥营养失调、小麦玉米连作、连续使用单一除草剂是杂草种群演变频率加快的主要原因。农田杂草种群变化和群落演替,使一些次要杂草演化成为主要杂草,一年生、越年生、多年生杂草以及恶性杂草总体危害加重。黄淮地区的播娘篙、莽菜、芭卖菜、芦苇、马唐、简麻、马齿觅等杂草的数量及密度逐年上升,逐渐成为黄淮平原农田的主要杂草。改变耕作制度和种植制度,合理使用化学除草剂是防控农田杂草的根本途径和有效措施。
其他文献
园林植物的开发应用,不仅要考虑植物的观赏价值,更要强调园林植物的生态作用,以达到实现环保、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综合作用。随着现代“园林城市”、“生态城市”的兴建,越来越重视园林植物造景的生态功能,在此背景下,园林植物的选择不但要进行景观作用的分析,也要进行生态功能的分析,园林植物的生态配置设计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针对棕搁植物在西双版纳地区园林应用现状,采用样地调查法、资料收集法、结构分析法、模拟法和S
当前鼠害防制主要采取投放药饵的方式,而药饵的适口性是决定鼠害控制效果的关键因素之一。筛选适口性较好的药饵,可增加害鼠对其的取食效率,还能降低环境污染,对维护生态安全具有重要的作用。黄毛鼠Rattus Iosea是华南地区重要的农田害鼠,也是广东省珠三角地区农田优势鼠种之一,对农作物危害十分严重,并严重威胁着人类生活健康。本研究组通过室内行为和生理实验筛选了两种适合害鼠的不育剂:米非司酮(Mifep
城市饮用水水源地对于居民的生活和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由于对城市饮用水水源地投入不足,水源地生态建设和保护不到位,导致水源地水量减少和水质下降,生态系统服务能力降低。评价饮用水水源地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应用价值。本论文在分析现有相关研究成果,特别是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及其评价理论、方法、实践的基础上,将实地考察调研、数据资料收集和统计分析、定量与定性分析相结合,采用谢高地等人的基
滨海盐碱土是我国五大盐渍土区之一,河北省盐碱地主要分布于东部低平原和滨海平原。通过排水控制地下水位,降低浅层土壤含盐量是改良和开发这类土地切实可行的方法。暗管排水排盐技术是在田间一定深度埋设渗水管将上层下渗的水分或下层上升的水分通过自流或强排集中排出田间,从而带走盐分达到改良盐碱地的一项技术,它能起到排水、排盐、排涝、控制地下水位等作用。河北省滨海地区实施暗管排水排盐改良盐碱地的关键条件中,除保障
现代农业的不断发展在提高我国农业生产力水平的同时,也产生了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问题,并通过食物链直接影响了人类健康,因此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和担忧。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实现农产品的无害化生产,对于协调经济发展、促进资源利用、加强环境保护,保障人们的身体健康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构建高效的生态农业体系需要现代生产技术及信息技术的大力支持,北京绿远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在农业部和工信部重点专项的支持下,运用先进
农业水资源短缺是当今具有世界意义的焦点问题之一,发展节水农业对缓解水资源紧缺、抵御干旱、保障粮食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它是我国农业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保证粮食高产、节水、高效的有效途径。不同节水农业技术措施的应用对区域农业水资源平衡、土壤环境效应和农田小气候效应具有显著效果。区域水资源采补平衡联合调度技术将农业供水系统与用水系统耦合成一个整体,建立地下水、引黄水联合调度大系统递阶
目的:研究逐渐脱水的干旱胁迫下真藓和土生对齿藓的生理生化机制。方法:以腾格里沙漠南缘生物土壤结皮中真藓和土生对齿藓为材料,研究了逐渐脱水的干旱胁迫下两者的活性氧清除机制。结果:逐渐干旱胁迫下,真藓的MDA含量显著下降,H2O2含量略微升高,可溶性蛋白含量变化不大。抗氧化酶中真藓以CAT为主,SOD为辅,清除其体内ROS,APX和POD作用不明显,而GR和GSH则主要在中度干旱胁迫下起作用。逐渐干旱
本文在研究了生态工程治理水稻害虫的总体目标的基础上,提出相应措施,并举出实例。研究结果表明,应用生态工程的理论、理念和技术治理水稻害虫是切实可行的。
暗管排水排盐技术是在田间一定深度埋设渗水管将上层下渗的水分或下层上升的水分通过自流或强排集中排出田间,从而带走盐分达到改良盐碱地的一项技术,它能起到排水、排盐、排涝、控制地下水位等作用。因此研究不同暗管埋设间距和埋深组合条件下区域地下水埋深的变化响应对确定改良盐碱地的最佳暗管埋设参数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本研究采用大田实验的方法,在河北滨海盐碱区的南大港实验地,组合的暗管埋设实验区(Tl: 20m、
生态文明是工业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重新调整了人与自然的关系。随之产生的环境伦理学也突破了人类中心主义和非人类中心主义的限制,不断发展出更适应时代的伦理观念。随着这种内在道德约束力的不断进步,与其相辉映的外在法律强制力——环境法制也应有所发展。因此,涉及到草原法,其立法思想也应适应生态文明视野下的环境伦理思想,这样才能实现人类与草原的共同发展。本文介绍了我国草原立法的发展过程,环境伦理学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