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南部特大暴雨的雷达产品响应特征分析

来源 :第26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63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用常规天气图、多普勒天气雷达产品结合区域自动站资料对2008年6月13日发生在福建省南部沿海的特大暴雨过程进行分析,重点探讨在特定的天气系统影响下多普勒天气雷达对强降水探测信息的响应特征,得出此次特大暴雨是高空槽、西南急流、低层弱切变、强偏南风风速辐合和地面锋面共同作用的结果。影响云霄特大暴雨的回波带是由40dBz以上的强回波核造成的,呈现典型的“列车效应”,降水率高,是一典型的液态强降水对流系统。速度场上有风向、风速辐合,降水增强。强降水区与大速度区相对应。中气旋出现在雨强的峰值。逆风区的出现对强降水的发生有很好的指示意义。暴雨区沿着急流轴分布,与海岸线平行,特大暴雨中心出现在急流中心附近的漳州、厦门两市。中低空西南急流上有风速脉动,急流增强时间比实况降水提前,雨强大的,提前得更多,急流增强幅度低层也大于高层。同时急流增强或减弱的时间低层均先于高层,但急流减弱的时间落后于强降水的结束时间。急流增幅大的,降水量也大。低空急流的振荡可作为特大暴雨临近预报的因子之一。低层垂直风切变明显增大时,对应地面降水强度也明显增强,大的风切变,对应大的雨强,切变减弱时,对应地面降水强度也明显减弱。低层垂直风切变强度变化对强降水发生的时间有明显的指示作用。多普勒雷达产品对暴雨落区、雨强的变化有强的临近预报能力。
其他文献
会议
会议
会议
会议
会议
降水是一种复杂的天气过程,根据降水云的结构特征可以划分为对流性降水、层状云降水以及混合性降水。不同降水类型对环境的影响不同,识别不同类型的降水可以更好地理解降水的机制,对降水估测、灾害性天气的监测和预警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帮助。降水类型监测的手段主要有地基的新一代多普勒天气雷达和空基的气象卫星。该文对国内外利用新一代多普勒天气雷达和气象卫星资料进行不同类型降水(对流性降水、层状云降水和混合云降水)云系
本文根据已有规格的气象气球表面积上的单位重量与长度的关系,确定了1600g气象气球长度下限;应用理想气体绝热方程,从理论上推算出1600g气象气球的爆破直径,并在实际应用中加以了验证,同时参照国外的相关标准,确定了1600g气象气球的爆破直径。
2008年奥运会和残奥会期间,北京正值盛夏和主汛期,天气系统复杂多变。为北京奥运会提供“有特色、高水平”的一流气象服务,采取了采取“滚动天气会商,跟进式服务”的方案。在短期预报的基础上,加强短时临近预报。在工作中应用了“临近天气预报业务系统(BJ-ANC)”、“短时临近交互预报预警平台(VIPS)”等新型系统平台和资料,为奥组委和公众提供了准确的精细化预报。尤其是局地突发性天气,如强降水、雷暴和强
本文介绍了基于风廓线雷达试验网的数据处理及显示平台的设计。目前该平台已实现利用统一的数据结构、统一的数据格式,完成风廓线雷达试验网的气象产品展现、探测数据质量评估、监控风廓线雷达运行状态、风廓线雷达日常维护管理、文件备份、数据备份等功能。经过三个月的试验,该平台运行稳定。
本文简单介绍了北京市气象局四部风廓线探测雷达的基本探测性能。讨论了新型探测数据(风廓线)在预报工作中的基本应用情况,并重点讨论了根据大气物理方程,利用风廓线数据可以进行的一些二次开发利用。文中通过2008年8月北京地区两个天气过程的讨论,得出以下基本结论:相比于风廓线基础数据,利用风廓线基础数据经二次开发计算的物理量,对天气系统的发生、发展具有更好的指示意义,能够更好地提高北京地区短时和临近精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