型钢混凝土规程对比研究

来源 :第十七届全国现代结构工程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IWEINI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型钢混凝土(SRC)结构行业标准主要有《组合结构设计规范》(JGJ)和《钢骨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YB),本文从梁正截面承载力、柱正截面承载能力及斜截面抗剪承载能力3个方面对两本规范进行对比分析并为实际工程应用的选择提供了建议.将梁正截面承载力及柱抗剪承载能力按两种设计方法的计算结果与试验对比分析,并编程计算与对比了两种方法对应的柱N-M相关曲线.研究表明:YB在梁抗弯承载力上较JGJ保守;在剪跨比较大时YB会高估截面的抗剪承载力;两种方法得到的柱N-M相关曲线差别不大.
其他文献
为研究径厚和长细比对圆钢管约束混凝土柱抗震性能的影响,建立关于圆钢管约束混凝土柱滞回性能的有限元分析模型,分析结果表明:圆钢管混凝土柱荷载-位移滞回曲线饱满,没有明显的捏缩现象;长细比对圆钢管混凝土柱变形能力有较大的影响:径厚比和长细比是影响圆钢管混凝土柱承载力的重要因素;在2个参数中,长细比对圆钢管混凝土柱刚度退化影响较为显著.
在超高层建筑中出现了内配钢筋笼、钢板及钢管的钢管混凝土柱,本文称之为内配加劲件的钢管混凝土柱.本文主要研究圆内配加劲件的空心钢管混凝土的轴压承载力,基于极限平衡理论,推导其轴压承载力,并根据统一理论提出圆内配加劲件的空心钢管混凝土的轴压承载力统一公式;将已有试验及有限元和理论公式、统一公式比对,发现三者吻合较好.本文的公式可以为其工程应用提供依据.
为研究钢管与混凝土之间的粘接强度对钢管混凝土轴压工作性能的影响规律,进行了不同粘结强度情况下20个钢管混凝土轴压力学性能的实验研究,试件考察的主要参数为钢管与混凝土粘结情况(包括无粘结和有粘结)、截面形式(包括12个圆试件和8个方试件)和截面径(宽)厚比(从30-125),研究了不同粘结强度情况下钢管混凝土轴压破坏模态、承载力和延性指标等力学性能.研究表明,钢管与混凝土之间的粘结强度对钢管混凝土轴
本文介绍了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的发展和现状.并对中山某超限高层进行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通过有限元分析软件Midas building、ETABS对该高层进行小震弹性分析,中震和大震动力弹塑性分析,实现设定的性能目标.研究表明,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是对我国现行规范设防目标的补充,也是我国超限高层建筑工程设计适合的设计方法.
L形实腹式钢骨混凝土柱是一种新型高强混凝土异形柱.本文通过研究往复荷载作用下L形实腹式钢骨混凝土柱与梁节点的受力性能,并对三根不同腹板厚度钢梁的L形实腹式钢骨混凝土柱进行往复位移荷载下的受力试验,结合试验结果,描绘出试件的滞回曲线、骨架曲线并进行分析,从而了解往复位移荷载作用下的L形钢骨混凝土柱的受力性能及破坏机理.通过试验,明确了钢骨混凝土的破坏形态,分析表明,试件钢梁腹板厚度越大,其承载力越高
为了研究L形钢骨混凝土异形柱的延性性能,通过运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对其三维建模分析,经过不同构件建模装配、选取并确定材料本构关系、设置边界条件、施加荷载以及进行网格划分等建模步骤后,在不同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同箍筋间距、不同长细比三种变化参数下,分析构件在低周往复荷载下的延性性能.结果表明:L形钢骨混凝土异形柱具有很好的延性性能,并得出不同参数变化下构件延性的变化趋势.
为了研究配钢管高强混凝土芯柱的异强组合柱的轴压性能,本文借助有限元软件ABAQUS,通过选择合理的材料非线性本构模型建立异强组合柱有限元模型,对配钢管高强混凝土芯柱的异强组合柱进行仿真分析,获得竖向荷载与轴压应变的全过程曲线,与已有的试验结果进行对比,二者吻合良好,验证了本文有限元建模方法的可行性,为进一步开展该类组合柱的承载力分析奠定基础.
基于OpenSees和PERFORM-3D两种弹塑性分析平台,分别介绍了其基本分析原理和方法,采用宏观纤维单元对矩形截面型钢混凝土柱构件(SRC柱)进行滞回往复加载模拟,并与试验结果进行对比.通过对比滞回曲线和骨架曲线,分析了两种分析平台模拟结果对应SRC柱的抗震性能差异,以及造成这种差异可能的原因.
为研究T形方钢管混凝土组合异形柱压弯性能,运用非线性有限元模拟的方法,建立有限元模型进行分析.综合探讨了T形方钢管混凝土组合异形柱在压弯荷载作用下的荷载-位移曲线,应力分布,破坏模式以及传力模式.分析结果表明:T形截面方钢管混凝土组合异形柱具有很好的延性,塑形性能好,承载力高的特点.钢管由于最外边缘达到极限应力破坏,受压测单肢混凝土均达到极限承载力,T形方钢管混凝土组合异形柱破坏时混凝土已被压碎.
建筑业在不断消耗大量的资源的同时,也带来大量的建筑垃圾,尤其是建筑固体废弃物.日益增多的建筑固体废弃物为国家的现代化建设造成了一定的负担,合理地处理建筑固体废弃物使其形成再生骨料,并经过拌合形成再生混凝土加以重新利用,是建筑资源与环境实现科学并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然而,再生混凝土在实际应用上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如收缩性大和耐久性能差等缺陷,近些年学术界开始对各种新型的再生混凝土的组合结构进行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