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北部深水盆地的构造演化及含油气系统

来源 :中国地质学会第四届全国构造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laixunb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对南海北部深水盆地构造演化、南海北部深水盆地含油气系统进行了分析,通过分析可以发现,南海北部深水盆地在无论在构造演化过程还是烃源条件、储层类型、圈闭类型及成藏模式等方面都十分有利于大规模油气藏的形成,具有极大的油气勘探潜力,是下一步我国深水油气勘探的重点区域。
其他文献
今天中国地质学史专业委员会召开2008年学术年会,主要研讨主题是: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认识区域地质调查工作的定位与作用,从而在新的历史时期更大地发挥区调工作在国家经济和文化建设中的作用。笔者有幸参加这次学术研讨会,并就北京地区以往区调工作的实践经验提出对今后工作的一些粗浅的看法,请批评指正。
8月5日-15日作者参加了在挪威首都奥斯陆举办的33thIGC大会,本文现谈了初步体会,并附有大会主持者对大会的总结的最后所放的幻灯片的照片,其是对今后安排一次IGC大会的形象化比喻。
本文介绍壳层上部构造格架的基本特征;深部构造动力学环境的气体地球化学示踪研究进展通过气体地球化学的构造环境示踪研究,识别出中国大陆4种具代表性的断裂带,对构造格架形成的深部构造动力学机制进行分析.
什么是地球系统?怎么持续地发展地球系统?本文分三部分,简要介绍作者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根据收集到的部分文献资料,构建能够被计算机辨识和操作的地球系统,并以此为基础,进一少计论地学数据集成与地球系统持续发展的关系.
利用强震前兆特征和信息进行地震预测研究,已成为地震研究领域的前沿课题.强震是一种很好的压力波场源,由地层突然垂直位移产生的声重力波可以在几千米外的距离观测到.一些学者利用观测站记录的次声波场源位置,研究震源方向性和地形对声学辐射影响.本文介绍了次声波的性质、种类、地震次声波研究中波形数据处理方法等问题.
断层的分布、活动和演化是裂陷盆地构造研究的核心,也是其油气勘探的关键.早在20世纪50年代,Anderson利用库仑—摩尔准则来解释自然界岩石断裂的形成,推断正断层的倾角一般为60°左右(Anderson,1951),此后,“Anderson模式”成为构造地质学在断层研究领域中的经典理论.20世纪80年代初在北美科迪勒拉地区从地质上确立了倾角小于45°的大型低角正断层的存在,并提出以此为主要构造要
造山后脉岩组合具有近同时侵位、宽成分谱系和小体积的特点。从物理学角度考虑问题,小体积意味着岩浆的快速侵位与冷却固结,暗示脉岩岩浆大多为原生一近原生岩浆:因而宽成分谱系的形成要求不同成分的源区发生低度部分熔融,而不是分离结晶、岩浆混合或同化混染;而近同时侵位则要求所有这些源区近同时发生部分熔融,因而需要有一种特殊的构造岩浆热体制—岩石圈拆沉作用条件下的软流圈上涌,同时伴随着大规模流体活动,因而也伴随
构造叠加晕新方法新技术:研究构造蚀变带中原生叠加晕特征并用于盲矿预测的方法.是构造地球化学在找矿应用方面的一个分技.研究背景:应用原生晕找盲矿始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末,谢学锦等中国化探元老几乎与前苏联学者同时各自发现了热液矿床的原生晕具有明显轴(垂)向分带,即每个矿体都有自己的前缘晕、近矿晕和尾晕,矿体的前缘晕向上延伸达几百米,为预测深部盲矿提供了重要的直接信息—原生晕找盲矿的理论基础,开创了原生晕
姑婆山-花山花岗岩基位于南岭花岗岩带西段的湘桂两省交界处,主体位于广西贺州市境内.岩基由东部的姑婆山花岗岩体和西部的花山花岗岩体组成,出露面积近1,300 km2.其中,姑婆山花岗岩体出露面积近700 km2,主体在平面上呈浑圆的倒梯形;花山花岗岩体出露面积约600 km2,主体在平面上近圆形.两岩体各伸出一楔形的“拖尾”在两者之间相连成整体上的哑铃形状.本文讨论了姑婆山-花山花岗岩基及其热接触变
南黄海盆地基底性质多年来人们争论比较多的问题之一,争论的焦点是南黄海盆地中部是隆起区还是坳陷区,是隆起又是什么时代隆起,是太古界、元古界直接呈隆起形态还是中生代隆起?是坳陷又充填的什么时代的物质,区别在于是古生代坳陷还是中、新生代坳陷?经过多年的争论目前对一些主要问题取得了比一定进展,还有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探讨、研究.本文根据南黄海及周围地区航空磁测等地球物理资料,分析了基底性质、基底时代及埋藏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