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工厂化育苗和机械化移栽推广新模式——用基质育苗新技术打造综合种苗基地

来源 :中国棉花学会2009年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muto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基质育苗移栽新技术是现代农业的组成部分。采用订单“代育”和订单“代栽”模式可有效解决千家万户的育苗移栽问题。这是棉花简化种植技术在苗期的成功应用,在探索解决“老人农业”、“妇女农业”和“兼业化农业”方面产出了积极的效果,其取得的新经验,难能可贵。实践证明,基质综合种苗技术和裸苗移栽机器都可满足棉花生产要求,是现实生产力,值得推广应用。本文介绍了菜-稻-棉基质规模化育苗模式、菜-瓜-棉基质全年连续育苗模式、烟草-棉花基质规模化育苗模式。
其他文献
2004-2007年研究结果表明,在山东棉区伏期遇旱不能浇水、中等肥力的沙壤土棉田,“鲁棉研24号”容易早衰;受棉花早衰的强烈影响,在参试的5项栽培技术措施中,唯有对棉花单产影响最大的密度不同水平间差异显著;合理密植可提高棉花的光合性能,增加群体结铃总数,调节棉花的结铃结构,提高棉花的单产和品质,应予高度关注。在山东棉区中等肥力易早衰棉田,“鲁棉研24号”的适宜密度为42000株·hm-2。
20世纪80年代,湖北省推广自育棉花新品种鄂沙28,鄂荆1号等,使湖北省的棉花产量和品质跃上新的台阶。本世纪以来,湖北省杂交棉育种取得重要进展,育种成绩斐然,已审定了杂交棉品种37个,全省棉花生产基本实现杂交品种化,而且以本省杂交棉系列品种(鄂杂棉)为主,为湖北棉花生产做出了杰出贡献。棉花是重要的经济作物和纤维作物,商品率高、涉及行业多、产业链条长,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湖北省常年植棉面积稳定
介绍了宿生棉的栽培技术研究进展及宿生棉在棉花生产、种质资源的保存与创新、杂交制种等方面的利用现状,并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讨论和展望。
利用SSR分子标记方法对长江流域大面积推广种植的湘杂棉系列及其中部分湘杂棉亲本材料进行研究。筛选出了一批在湘杂棉及其亲本上具有较高多态性的SSR引物,构建了湘杂棉系列品种的指纹图谱,并将其应用于湘杂棉种子纯度的检测和未知种身份的识别。
选用20个RAPD引物,对25个抗螨棉花品种(系)的基因组DNA进行随机引物PCR扩增。共获得122条扩增带,其中多态性谱带169条,占扩增谱带数的96.02[%];品种间相似系数变幅在0.2273~0.9773,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为1.7391,平均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为0.4017,平均Shan-non信息指数为0.5773。按UPGMA方法进行聚类,结果表明,21个棉花品种可分为3大类,揭
对转基因抗虫杂交棉鄂杂棉10号F1和其双亲、F2代及常规棉等5个品种的产量与产量相关的部分农艺性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鄂杂棉10号F1的铃重与衣分具有中亲优势,产量、单株成铃和霜前花率具有明显超亲优势;成铃结构较优,表现内围成铃及中下部成铃较多。
2007、2008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早中熟棉区域试验和2008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早中熟棉生产试验结果表明,新陆中42号具有高产稳产、早熟性好、纤维品质优良的特性;根据其生物学特性,提出了新陆中42号的栽培技术要点及适应种植区域。
利用徐州142无与其它几个品种(种)配成8个正反交组合。分析徐州142无的杂交优势表现,结果表明:涉及徐州142无有关的组合,具有一定的生物营养生长优势和产量优势,优良组合具有较高的经济系数。在优势排序中,以产量优势为首,品质优势次之,植株形态优势最小,产量优势的主要贡献者,是总铃数和铃重的增加,而衣分趋向降低。纤维品质分析表明:伸长率为正向优势,绒长、比强度为负向优势。提示:在选配杂交组合时,应
2006-2008年,我国棉花总产量依次为673万吨、760万吨和750万吨(国家统计局当年数据),达到历史新高峰。2004年,我国启动了棉花质量检验体制改革试点,截止到2009年6月15日,2008年度全国共有15个省(市、自治区、兵团)1210家棉花加工企业按照棉花质量检验体制改革方案的要求加工棉花并进行公证检验,检验量达到1894.38万包,426.91万吨。我国的商品棉逐步走向仪器化检验的
江苏省是我国棉花生产、纺织、加工和贸易的大省,棉花是江苏传统优势经济作物,植棉是沿海、淮北等主产棉区棉农主要经济来源。同时,棉花生产为农民增收做出了很大贡献,棉花产业对江苏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江苏省的棉花栽培历来以精耕细作著称,并在生产中发挥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多年来,江苏棉花生产每一新的突破均与棉花栽培科技的发展密切相关。当前,江苏的棉花生产正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方向发展,积极研究和探索规模化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