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北地台北缘赤峰地区早石炭世花岗闪长岩的发现与地质意义

来源 :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九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16届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deroo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华北地台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板块之一,其北缘的增生带一直是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热点.近些年的研究工作在华北地台北缘发现了一系列的呈东西向展布晚古生代-早中生代侵入体,构成了岩浆岩带.这些岩浆岩带的成因及构造背景研究对于认识华北地块北缘晚古生代-早中生代构造演化历史具有重要意义;可以为华北地台北缘的构造背景及其毗邻的兴蒙造山带及古亚洲洋的演化关系提供重要依据.本文对石炭世花岗闪长岩进行地球化学研究,探讨其形成构造背景,为华北地台北缘早石炭世的演化提供依据。
其他文献
陨石冲击熔融脉中高压矿物不仅提供太阳系早期击变演化历史的线索,也为地幔岩高压矿物研究提供天然的样品,是不可多得的天上地下的珍贵样品载体.冲击变质作用起源于太阳系中
程海-宾川断裂带位于扬子陆块西缘,属金沙江-红河构造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印度-欧亚板块远程碰撞效应影响,沿该断裂带及其次级断裂分布有大量新生代碱性斑岩.研究显示沿断裂
位于徐尼乌苏断裂带以北、温都尔庙缝合带以南的地区,以早古生代地层和岩体的大量发育为特征.著名的白乃庙群是其中的主体地层,查明白乃庙群的岩石组合和地球化学特征可以为
岩石圈拆沉作用是碰撞后岩浆岩形成的一种合理的触发机制(Ducea,2011;Kay and Kay,1993).在碰撞造山带挤压的环境下,地壳加厚,麻粒岩相下地壳转变为榴辉岩相下地壳,导致岩石
大陆地壳在俯冲-折返过程中,随着构造体制和动力学过程的变化,除了发生变形、变质外,还伴随不同程度的岩浆活动,深入研究该过程中的岩浆作用,对于认识俯冲大陆岩石圈再循环、
位于华北南缘的小秦岭熊耳山地区出露面积广阔、岩类复杂并孕育丰富Au-Mo等金属矿产资源的中生代(228~108Ma)侵入岩,以晚侏罗早白垩世为主(Ding et al.,2011;Hu et al.,2012;L
一直以来,增生造山和陆壳生长是地球科学的两大前沿课题,中亚造山带作为全球最大的显生宙增生造山带(Sengor et al.,1993)和陆壳生长区(Jahn et al.,2000a,2000b;Pachett and
部分熔融作用(深熔作用)是地壳形成与分异演化过程中重要的地质作用,经常发生在深俯冲陆壳的折返初期以及碰撞造山带的去山根过程中.岩石在深熔作用过程中往往会出现固相与液
地质记录和地球物理观测表明,在地质历史中单个大洋板块两侧可能同时发生俯冲,即离散型双俯冲作用(Divergent Double Subduction,DDS).DDS可能对板块构造运动产生重要影响,如
A型花岗岩类形成于后造山或非造山伸展环境,对于探讨地球动力过程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Loiselle&Wones,1979;Wang Qiang et al.,2005).研究表明,部分正长岩也属于A型花岗岩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