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双版纳热带季节雨林地温时空特征分析

来源 :2007年中国气象学会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sld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利用两双版纳热带季节雨林2003—2006年地温数据分别分析了不同深度地温日变化、季节变化及年际变化规律,对土壤地温的时空分布特征进行了探讨。初步结果表明:近地层地温呈现正弦变化趋势:深层地温相对稳定,随深度增加地温日变幅呈现减小趋势;地温峰值出现时刻随深度增加面向后推移,相位变化明显;地温季节差异明显,平均地温在雨季(5月-10月)较高,雾凉季(11月-翌年2月)较低,地温垂直变化季节差异显著:地温年变化呈现单峰分布,最低值在1月,最高值出现存7月;总体来看,热带季节雨林的地温变化强度呈现:地温年较差>地温年间变幅>不同深度间地温变幅>地温日较差。
其他文献
本文主要从天气预报的角度出发,利用常规观测资料和NCEP再分析资料等,针对2013年06月19-22日发生在热带气旋背景下的霞浦水门山区的一次海雾过程,主要从环流背景场、气象要素及相关物理量场等方面进行分析,旨在找出海雾的形成和维持的原因,为今后该地区海雾的分析和预报提供有利参考。结果表明:海雾是在特定气象条件下产生,发生时伴随着温度骤降,相对湿度基本维持在85%以上,低层盛行微弱的东南风.进一步
本文选取湖北省10个冷锋型中尺度暴雨个例,利用GFS0.5°×0.5°再分析场、卫星、雷达、自动站等资料,对其降水特征,大尺度背景场及中尺度环境条件进行了诊断和合成分析,结果表明:冷锋型中尺度暴雨相对其他类型降水而言,降水持续时间短,降水强度大.500hPa低槽东移,中低层伴有冷式切变线或低涡,地面多伴有冷锋.锋面、正涡度平流及地面辐合线为该型暴雨提供主要动力条件.其中锋前型暴雨发生在深厚的暖湿平
从天气记忆性的角度来讨论多种天气预报技术,回顾和评述了天气预报的发展:从而指出:天气记忆性是这些预报技术的客观物理基础。要进一步发展天气预报理论和技术,充分考虑天气记忆性是十分必要的,因为它展示了大气的演化过程。在研究北京天气要素自相关特征的基础上,运用记忆性模型对夏季日降水量作了预报试验,结果表明,考虑天气记忆性的模型是发展预报技术的有效途径之一。
自从1996年以来,国家气象中心台风数值预报业务系统一直使用的bogus涡旋初始化方案。最近,一整套新的台风初始化方案在国家气象中心被发展了起来。新方案主要由初始涡旋形成、涡旋重定位和涡旋强度调整三部分技术组成,它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人为主观因素对台风初始结构的影响,而更多地是依靠模式自身的动力和物理过程来协调约束产生三维空间的涡旋环流。应用新方案,我们建立了国家气象中心的台风预报和全球中期预报一体
本文对邯郸“96.8”洪涝及预报服务情况进行了总结,并利用1996年8月上旬的实况资料、卫星云图资料和NCEP再分析资料,对造成洪涝灾害的暴雨天气过程进行了分析,指出邯郸的特大暴雨天气过程由两个中尺度对流云团造成:低空急流和北上过程中,受台风减弱后的低涡、副热带高压的阻挡,使水汽和能量在邯郸积聚,为暴雨的产生提供了物质基础;中纬短波槽的发展东移以及弱冷空气对低涡及相伴高温、高湿、高能区的不断入侵,
对2004年6~8月雅安暴雨的逐个例天气学分析表明:雅安暴雨尺度都比较小,多为中β尺度;都有明显的暖湿气流向暴雨区输送,但在不同时段水汽来源不同;6月份,副高位置偏东,对雅安影响较弱,水汽主要源于孟加拉湾。7月下旬到8月上旬,副热带高压西伸至110~105°E之间,水汽主要源于副高西侧来自南海的东南/偏南气流。8月中旬,登陆台风低压北侧外围的强偏东风急流将东部海上高能高湿的水汽输送到雅安,导致雅安
基于遥感和GIS技术,利用植被、气象和土壤质地等数据,应用CASA模型,估算了2001年中国陆地植被NPP的时空格局,重点分析了NPP的时空格局与气候因子(气温和降水)的关系。结果表明,我国陆地植被NPP的时空变化规律明显;NPP的空间格局与降水存在较好的相关性,不同地理位置的相关性强弱不同;我国植被NPP时闸变化与气湿和降水的相关性都较高,不同植被类型NPP的时间变化对气湿和降水的敏感性不一,常
基于地表能量平衡原理和定量遥感理论,运用遥感蒸散法,对潜在蒸散计算和作物缺水指数法干旱遥感监测模型进行了简化,对能量平衡中的相关参数尽量通过TerraMODIS卫星影像遥感反演获得,对裸露土壤区和植被全覆盖区分别建立裸土蒸发模型和植被蒸腾模型进行区域蒸散量估算,并通过简化计算获得的日作物缺水指标实现对土壤水分的定量反演。利用该方法和有关气象要素资料,对2004年河北省邯郸地区的土壤湿度进行了监测。
初霜冻害是影响淮北地区秋收作物收成的重要因索。本文以宿州为例,通过把原始序列转换成相对日期序列,选取若干初箱期阈值,截取相对日期曲线获得灾变点,向横轴映射确定灾变基础数列。提出对某一初霜期阈值创建不同计算零起点的多序列的新思路,建立GM(1,1)模型群。利用信息或灰数依次递补、逐次建模的方法,对2020年前出现初霜阈值为10月23日以前的灰靶区间和最可能年份进行了动态预测,并提出根据灰靶区间中的各
森林生态系统光合作用特征及环境控制机制对于准确评价生态系统的碳收支规律有重要作用。本文以西双版纳热带季节雨林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定量分析了2003—2006年该生态系统光合作用特征及环境控制因子。结果表明:(1)2003—2006年生态系统光合作用变化较小,表明森林结构和树种组成等保存较为完整。生态系统最大光合速率(Pec0.opt)、生态系统昼间呼吸速率(Rec0.day)和生态系统表观量子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