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吸收软骨钉内固定治疗儿童胫骨髁间嵴骨折的疗效观察

来源 :中华医学会第十七届骨科学术会议暨第十届COA国际学术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abasiji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自身增强可吸收软骨钉内固定治疗儿童胫骨髁间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7年03月至2014年03月共收治41例儿童胫骨髁间嵴骨折患者,男27例,女14例,平均年龄lO.1岁(6~14岁).骨折按Meyers-McKeever分型:Ⅱ型15例,Ⅲ型18例,Ⅳ型8例.受伤至手术时间2~7d(平均4.2d).采用关节镜下行骨折复位及可吸收软骨钉内固定治疗19例,切开复位骨折及可吸收软骨钉内固定治疗22例.术后均采取长腿支具固定4~6周,定期复查X片,按照Lysholm评分评定疗效.结果 41例患儿均获得12~48个月随访,平均24个月,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无骨折再移位和骨不连发生.骨折愈合时间为6~12周,平均7.9周.术后3个月时有2例出现膝关节僵硬,屈伸受限,予以CPM机器功能锻炼和理疗后,膝关节活动度恢复至5°~120°.术后6个月时,有6例仍有屈膝受限,但受限均小于10°,且对日常活动无影响.Lysholm评分优33例,良6例,可2例,差0例,优良率95.12%.术前的Lysholm评分平均为48.7±9.6分,末次随访时评分平均为95.4±4.8分,前后配对t检验,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可吸收软骨钉内固定治疗儿童胫骨髁问嵴骨折具有固定确切,操作简单,对骺板损伤小,术后恢复快,避免了二期手术取出内固定等优点,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比较理想的内固定方法.
其他文献
会议
会议
会议
会议
会议
目的:探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治疗跟腱外露的可能性及适应症。方法:对我科收治的24例跟腱外露患者,其中糖尿病血管病变致跟腱皮肤坏死2例,外伤致皮肤缺损8例,外伤致皮肤撕脱伴跟腱外露14例,所有创面彻底清创后,对血管病变致皮肤缺失及外伤致皮肤缺失患者,将带有引流管的泡沫填入创面,缝合VSD材料与周转皮肤组织使其完全覆盖创面,确保材料与创面的充分接触,不留死腔,用生透性薄膜严密封闭创面;对于皮肤
目的 总结分析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脱位的原因和处理策略.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9年~2014年施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1651例患者中发生假体脱位的17例(发生率1.03%):男性9例,女性8例,年龄59~85岁,平均73岁.其中髋关节假体前脱位6例、后脱位11例.
目的 探讨组织界面刚度变化对rBMSCs生长、增殖、粘附和成骨分化的影响,寻找适合干细胞成骨分化的刚度范围。方法 分别在不同刚度(1-80 kpa)的PA凝胶上培养rBMSCs,利用倒置荧光显微镜观察不同时间点各组rBMSCs的形态、细胞铺展面积,细胞计数检测rBMSCs的生长情况,选取4 kpa、10 kpa、40 kpa作为低、中、高刚度对比,观察不同刚度PA凝胶基底上BMSCs成骨分化能力,
目的:随着关节镜微创技术的不断发展进步,越来越多的膝关节疾病可以通过关节镜技术来达到治疗的目的。儿童盘状半月板在膝关节疾病中发病率较低,多数患儿有膝关节症状后就诊发现,而采用常规开放性手术,对术后儿童膝关节功能影响较大,采用微创关节镜技术,不仅能够达到治疗的目的,而且对术后膝关节功能干扰小,术后恢复时间短,儿童易于耐受。方法:对2012年--至今收治的10例有膝关节疼痛伴活动受限的患儿,年龄7--
目的肱骨干骨折是儿童常见的上肢骨折之一,对于部分患者,尤其是大龄儿童,往往需要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本研究旨在探讨可吸收接骨板在儿童肱骨干骨折治疗中的疗效评价。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10年~2013年收治的大龄儿童肱骨干骨折21例,年龄9~15岁,平均年龄13岁,其中男14例,女7例。骨折部位和类型:肱骨干上1/3骨折4例,中1/3骨折8例,下1/3骨折9例;横行骨折6例,斜行或螺旋骨折15例。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