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效平教授治疗小儿胃食管反流性咳嗽经验

来源 :中华中医药学会第34次全国中医儿科学术大会暨2017年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儿科学术交流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gyao543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儿胃食管反流性咳嗽为小儿慢性咳嗽的一种,儿科临床比较常见,由于其突出症状表现为咳嗽,消化系统症状并不典型,甚无消化系统症状,临床容易漏诊,甚至误诊,延误治疗.本病西医常规治疗以抑酸剂及促胃动力药为主,但西药对小儿有一定的副作用,且复发率高.本文以具体病案为例阐述老师治疗小儿胃食管反流性咳嗽的思路和经验.
其他文献
目的:研究雷氏却热熄风法合孔圣枕中丹治疗小儿多发性抽动症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儿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试验组采用雷氏却热熄风法合孔圣枕中丹治疗,对照组口服硫必利西药治疗,均治疗6周,记录两组病例用药前后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后比较,临床疗效均较显著,试验组有效率为96.67%,对照组有效率为80.00%,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优于对照组;两组均能改善中医证候
Rhein(RH,4,5-dihydroxyanthraquinone-2-carboxylic acid),an anthraquinone derivative extracted and separated from Rheum palmatum L.,R.tanguticum Maxim.ex Balf.and other traditional Chinese herbal medici
小儿的生理特点是脾常虚,肝常有余;感冒病中易夹惊、夹滞.此外小儿为稚阴稚阳之体,不耐攻伐,亦不受温补,用药需轻灵平淡.岭南名医郭梅峰《小儿方》由清补脾土的莲子、消乳化滞的谷芽、芳香透表的扁豆花、祛风定惊的蝉蜕与调和诸药的生甘草组成,共创健脾消导芳香清解,甘淡平调之剂,对婴幼儿感冒的治疗尤为合适.
“三因制宜”学说乃因时、因地、因人制宜,体现了中医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思想,对临床合理用药有重要指导意义.基于“三因制宜”学说,结合岭南气候、地域文化、体质等岭南小儿三因特点,合理使用岭南道地药材,有据可依,用之有道.
近年来咳嗽变异性哮喘(CVA)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CVA占慢性咳嗽病因的25%~33.3%.由于约50%-80%的CVA儿童可发展为典型哮喘(CA),约10-33%的成人CVA也可发展为典型哮喘,因此,CVA被视为哮喘病的前驱表现,CVA的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对预防哮喘病是非常重要的.
在未明确病因前,大便性状改变与大便次数比平时增多,统称为腹泻病.腹泻病是多病因、多因素引起的一组疾病,是儿童时期发病率最高的疾病之一,是世界性公共卫生问题,全球大约每年至少10亿人次发生腹泻,根据世界卫生组织调查,每天大约1万人死于腹泻.在中国,腹泻病同样是儿童的常见病,据有关资料,中国5岁以下儿童腹泻病的年发病率为20.1%,平均每年每个儿童年发病3.5次,其死亡率为0.51%.因此,对小儿腹泻
分析桑菊饮加减治疗小儿汗证、乳蛾、抽动症、情感交叉擦腿综合征等疾病的证治经验.认为临床凡有“风热”见证,均可在此基础上加减应用,以辛凉宣散,疏风清热为旨,变化施用,疗效显著.并验案4则.
小儿夜啼是小儿时期的常见病、多发病.是指小儿入夜啼哭不安、时哭时止,或每夜定时啼哭、甚至通宵达旦,但白天能安静入睡的一种病症,常常令家长烦恼而不得不面对.作者在临床工作中常常见到夜间啼哭的小儿,经过中医辨证用中药治疗取得很好疗效。
小儿过敏性咳嗽在临床上较为常见,其病因复杂,病程较长,病情反复,误诊率高.史正刚教授认为风邪在过敏性咳嗽的发病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其主要病机为风动而痉致气道拘急,重点运用僵蚕、蝉衣两味虫类药贯穿施治过敏性咳嗽的始终,每获疗效.后附验案一例,予以验证.
酿乳法是指乳母用药,患儿吸吮含药母乳后产生疗效的一种治疗方法,依据病自乳传、药自乳传的理论基础,在临床中时对于多种疾病可常使用酿乳疗法,是患儿与家长易于接受的方法,通过对一则中药酿乳法治疗乳儿湿疹的个案举例,更细致地展现了中医准确辨证后使用酿乳疗法的满意疗效,该法为拓展婴儿期给药途径提供新的思路,但对于酿乳疗法的实验室研究及具体操作的细节问题仍待进一步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