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山市甘蔗生产情况调研报告

来源 :中国作物学会甘蔗专业委员会第15次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212117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蔗糖产业是保山市的传统支柱产业,在促进热区社会稳定、经济发展方面有重要作用.本文介绍了市政府8月中旬统一组织的蔗糖产业调研中甘蔗生产情况,分析了全市甘蔗生产的基本特点,针对其存在的普遍问题,提出了巩固甘蔗产业需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强化基础、改善条件,强化科技、提质增效,健全机构、加强领导等措施。
其他文献
本研究对广东省广州市白云区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内的甘蔗茎部内生菌进行分离及分子鉴定,为今后甘蔗内生菌多样性的研究以及内生菌与寄主互作研究提供重要参考和研究基础,并对研究甘蔗病害防治等具有重要意义.通过采用稀释涂板法共分离获得20株不同的内生菌.16S rDNA扩增检测结果显示,所获得的内生菌分属于6个类群、16个属.其中,Actinobacteria和Alphaproteobacteria类群占总数的
本研究将双价抗虫基因,即修饰的苏云金芽孢杆菌毒蛋白基因(CryIAc)和修饰的豇豆胰蛋白酶抑制基因(Sck)导入甘蔗优良品种ROC22,获得潮霉素抗性转化植株95株,35株能检测到外源抗虫基因,共整合频率接近37%.经RT-PCR检测证明获得了10株RT-PCR阳性甘蔗植株.实验结果表明:CryIAc和Sck双价抗虫基因已导入甘蔗基因组中并获得了表达.
采用弱碱性亚硫酸钠、纯水催化的高温液态水和稀酸3种方法对蔗渣生物质预处理,研究了预处理后蔗渣的结晶性能、结构、形态的变化以及对于蔗渣酶水解性能的影响.分析了预处理后蔗渣物料成分组成,预处理后水解液糖组成,酶水解性能对比以及结晶度比较.100g蔗渣分别经过3种不同方法预处理后,物料中葡萄糖由37.67g分别降为37.60g,37.56g和37.29g,木糖由25.93g分别降为3.12g,3.04g
以胚性愈伤为育苗工作的起点材料,效率更高、成本更低、速度更快,且出苗整齐一致,稳定性好,更有利于工厂化操作.本文以甘蔗栽培品种ROC22为材料,研究了植物生长调节的不同配比和基础培养基对甘蔗胚性愈伤的诱导效应,建立了甘蔗胚性愈伤诱导体系.心叶外植体在MS+2,4-D1.0mg/L+Dicamba 3.0mg/L+CNS 8.0mg/L+DA-64.0mg/L培养基上诱导愈伤3周,挑选高质量愈伤转入
通过一年新植试验观察,云蔗01-1413水田旱地都能获得高产;云蔗03-194糖分高,耐旱适宜旱坡地种植;云蔗05-197蔗茎均匀,产量高适宜旱坡地种植;VMC88-354有效茎多,产量高适宜旱坡地种植;粤糖60号茎径粗大,糖分高适宜水肥条件较好的旱坡地种植,其它品种表现一般暂留宿根观察.从而筛选出适宜当地推广应用的旱地甘蔗品种。
以海大32及其物理诱变M2代的33个株系为研究材料,运用ISSR标记技术研究了其物理诱变M2代的遗传多样性,结果表明:海大32物理诱变M2代的33个株系的相似水平在0.86-1.00之间,在94%左右水平上,海大32物理诱变M2群体可以分为4个大类,其中海大32及海大10-1等25个株系为第一类,海大10-3、海大10-27等6个株系聚为第二类,海大10-33单独为第三类,海大10-20和海大10
本文在综述国内外甘蔗收获技术发展历程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甘蔗生产立地条件和经营模式,分析了整秆式与切段式两种技术路线在我国的发展前景,并提出应从国家层面加大对重点攻关适应我国甘蔗生产的整秆式甘蔗收割机关键技术的科研投入,从国家层面加大对重点攻关适合我国甘蔗立地条件的中型切段式甘蔗收割机关键技术的科研投入和技术熟化的支持力度。
随着我国高速发展,城市对民工的需求越来越大,导致农村劳力不断紧缺,劳动力成本也越来越高,所以实现甘蔗全程机械化成了甘蔗产业发展的必经之路。本文主要通过总结分析华海公司推广甘蔗全程机械化以来,在种、管、收各个环节的经营情况,针对该情况浅谈目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通过介绍云南甘蔗新品种推广应用成效,针对现阶段甘蔗品种存在的问题,分析了云南省所具备的研发基础体系,并提出全面推进甘蔗品种新发展需要加强甘蔗新良种选育和推广,加大新良种繁育基地建设,加强甘蔗温水脱毒技术推广,实现甘蔗种苗健康化。
2012年~2013年,甘蔗苗期、生长期、成熟期,通过对临沧南华糖业公司蔗区甘蔗病虫草害调查,分析明确了各蔗区主要病虫草害的种类及发生为害特点;结合当地甘蔗生产实际,分析探讨了甘蔗病虫草害发生为害及防治存在的问题;针对主要病虫草害及其发生为害特点,提出了相应的防控对策和防治技术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