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溶储层洞穴演化时限的沉积学、地球化学和年代学约束

来源 :第五届中国石油地质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ozhongxiang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塔里木盆地塔河油田北部于奇地区一套典型的喀斯特岩溶洞穴储层研究为例,阐述这一研究思路。该区经历了加里东中期、晚期、海西早期、海西晚期多期构造运动,形成复杂的洞穴型储层,但被砂泥质、垮塌角砾岩充填严重。通过对鹰山组岩溶洞穴充填物和上覆不同层系系统地开展主、微量稀土地球化学系统分析,表明洞穴充填改造具有多期多幕性,但不同区域存在改造的差异。综合洞穴沉积物和上覆地层的沉积学、地球化学和年代学信息,认为该区洞穴形成和充填改造主要经历了两个阶段:早期地表阶段,经历多期表成岩溶作用的叠加改造,局部地区加里东中期可能是主要的形成期;后期埋藏阶段遭受洞穴垮塌、暗河充填作用的改造,局部地区可能以志留纪一早泥盆世为主。
其他文献
根据历史记录,就全球灾害变化的趋势而言,萨摩亚8级地震引起的南太平洋大海啸可能导致全球气温的逐渐降低,引发低温冻灾,增大流感爆发的强度。必须了解这一变化的历史记录和物理
只要物体带电,它就会对周围其它电路以及电子设备产生电磁感应,即产生干扰(传导干扰或辐射干扰),同时也会受到周围环境对它的干扰。为了减少这些干扰,应该对带电电路进行屏蔽,把电
灾害天气属于特殊事件,相应的异常高温、热害天气,按照传统的外推方法确实存在着不好把握的问题。为此,本工作尝试了欧阳首承教授提出的信息数字化方法。结果显示:对于特殊的灾害
本文利用THEMIS的卫星和地面台站数据,重点分析了2008年1月5日发生的磁层亚暴事件。地面台站的全天空成像仪于0832UT观测到极光的点亮和扩展,CARISMA台网的MSTK台站也在这一时
磁暴是太阳风-磁层-电离层能量强烈祸合的过程。磁暴期间环电流的增强造成地磁场H分量大幅下降,而场向电流的变化也将引起夜侧中纬地区地磁场Y分量的相应变化。利用地磁与相应
电离层TEC是主要的电离层特征参数之一,其变化对于通讯、导航、雷达等无线电信号都具有比较大的影响。本文利用2004年中国及周边地区的GPS接收站的TEC数据,对中国地区上空电离
本研究以现代先进的ARM7, DDS和FPAG应用技术以及微计算机USB接口技术自主研制成功了一套新的电离层数字测高仪样机,命名为NIDI-I (Newly-developed Ionospheric Digital Iono
电磁波穿过等离子体传播时,波的电矢量引起电子运动,电子同其它粒子的碰撞,部分能量转移到中性分子,最终变成热能,从而引起电波振幅的吸收衰减。本文给出了计算电离层中电波传播吸
最大有效力矩准则发表以来,不断得到新的野外观察和实验结果的验证,正在得到国内外同行的支持。岩石的变形行为取决于自身力学性质、构造层次(包括温度、压力、流体压力等因素)
我国页岩气勘探处于初期阶段,针对性的地球物理技术亟待研究和探索.本文以北美盆地的页岩气最新研究成果为基础,从页岩气的地质特征、岩石物理分析和地震波场模拟等方面,阐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