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反极性方向行波检测的单端故障测距算法

来源 :中国高等学校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第二十七届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erf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正、反极性初始故障行波综合利用的角度,提出了检测初始反极性方向行波实现单端故障测距的新算法。初始的故障行波最容易识别并且具有最高的检测可靠性,同理初始反极性行波也具有重要的使用价值。经研究指出,初始反极性行波检测过程中所受干扰相对较少,检测可靠性较高,并且其出现时刻与故障点位置具有特定的分段线性关系;方向行波可有效去除相邻健康线路反射波的干扰。通过初始反极性方向行波的特征分析并辨识其出现时刻,结合初始故障行波可有效确定故障点所属线路区段、第二个波头性质并可初测故障点的位置,依此构造稳定可靠地单端行波测距算法并确定故障点的精确位置。该算法利用初始的正、反极性行波波头,检测可靠性相对较高。仿真验证表明,该算法可有效确定故障点的位置,并将显著提高单端行波故障测距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其他文献
输电长线远端接地故障或经高阻接地时,零序电流有可能无法满足灵敏度要求,造成零序电流元件拒动。系统容量的增大导致接地阻抗越来越小,零序电压有可能过小而不能正确反映相位关系,造成零序方向元件拒动或误动。基于故障类型的零序电流元件与传统零序电流元件并列,新元件在相间故障时闭锁,因此新元件的启动值不需要按照相间故障的不平衡电流整定,可以按照线路单相接地时有足够的灵敏度整定。在分析零序电压与故障前故障相电压
本文以矩阵束算法提取故障频谱信息,并基于线路Bergeron模型提出了频域模型识别的纵联保护新原理。利用基于Bergeron模型的故障分量网络在频域中的模型识别,来判断线路上是否发生故障。用线路两端的综合阻抗表示故障网络,线路发生外部故障时,综合阻抗的频域模型为容性曲线;发生区内故障时,其频域模型为感性曲线。分别定义了两种模型误差,并据此形成保护判据。本文以单相模型进行理论推导,并搭建仿真模型进行
随着电网规模的扩大和电网结构的日益复杂,不仅造成继电保护整定计算的工作量越来越大,而且使继电保护整定值的配合越来越困难。本文就此问题的解决方法-继电保护在线校核软件的结构和功能进行了探讨,并就其中的关键问题进行了研究,具有很好的应用价值和应用前景。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能否正确、合理动作,,直接关系到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在线校核系统为保证保护定值的合理性提供了基础,能够排除系统在多运行方式下单一定值存在的隐形忧患。本文通过对在线校验的需求分析,就其从EMS/SCADA中读取实时状态问题进行了研究并给出了解决方案,实践证明能够满足实际的应用。
目前继电保护可靠性研究主要针对保护可靠性评估指标及计算模型方面展开,由于缺乏可靠性基础数据,保护可靠性评估中各种参数很难准确全面获得,评估过程中假设过多,影响了评估效果,难以提供有效的改善措施。本文收集继电保护装置寿命的相关现场运行数据,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应用威布尔分布对其进行可靠性参数估计。利用最小二乘法及平均秩次法求到二参数威布尔分布的参数值,得到继电保护装置寿命的分布函数、可靠度函数、
由于发电机失磁会对整个电力系统造成极大的损失,因此发电机都会失磁保护,但是现场中发电机失磁保护的正确动作率不高,因此,为了提高发电机失磁保护动作的准确性,本文选择以一起额定电压为20kv,额定功率为300MW的发电机失磁保护的实际误动事故为例,通过对其误动事故的研究,探讨分析了避免其误动的方法,提出在电压判据中增加三相低电压判据,同时其TV断线在实现闭锁时采用记忆方式等等措略。本厂依此对发电机失磁
电力变压器是电力系统的重要元件,其安全运行与否直接影响到整个系统的安全和稳定,因此变压器的保护十分重要。本文利用PSCAD 构建了变压器模型,对变压器励磁涌流的产生机制、波形特征和影响因素进行了仿真和分析。结合变压器差动保护,对励磁涌流的识别方法、防止励磁涌流引起误动的动作逻辑等进行了分析,并在不同故障条件下对差动保护动作判据进行了的仿真验证。
针对电力系统中出现的“非全相运行状态下再发生故障”的工况,基于叠加原理的分析方法,给出了三相电压、电流等电气量明确的计算公式。并对各种距离继电器在非全相再故障状态下的动作特性进行了详细的推导和分析。
随着人们用电需求的日益提高,电网的大规模互联目前已成为电力系统系统的发展趋势。电网的互联提高了经济性,但也使电力系统运行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不断受到新的挑战,本文综述了目前国内外电网连锁故障的一些模型分析方法,并提出从提高故障模式搜索速度、计及稳定性问题、采用复杂网络理论进行模型分析和连锁故障的预防控制、校正控制和紧急控制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电网连锁故障的控制和预防。
提出一种基于联合信息的区域有主式后备保护算法。该系统在保护区域内设置主站,从简化保护的配置方式和整定原则出发,结合网络实时拓扑结构,根据距离Ⅱ段,距离Ⅲ段和方向元件的保护整定信息,在主站决策中心形成三个关联矩阵SF、TF和DE。故障发生后,收集这些保护的动作信息形成动作因子α、β、γ,与关联矩阵进行计算,从而确定故障元件。算例表明,该算法原理简单,判别逻辑易实现。在N-1运行工况下,可正确识别故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