洱海放养鱼类对湖泊水生态系统的影响研究

来源 :2014年度中国水产学会渔业资源与环境分会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xinquan9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受人类活动的影响,洱海水体进入了富营养化初期状态,蓝藻水华发生风险逐渐加大,为了有效地控制藻类水华的发生,近10年来,洱海一直进行渔业资源保护增殖与人工放流。本研究为了探讨洱海放养鱼类对水生态环境的影响过程,在洱海水域设置原位围隔试验开展研究,选择了主要放养鱼类(鲢和春鲤,密度为20 g/m3)研究放养生长期间对水体理化特征及浮游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洱海鲢的放养对水体营养没有显著影响,但使浮游植物小型化,种类单一化,浮游动物迅速减少;而春鲤的放养显著增加了水体的TP浓度,促进了甲藻的数量剧增,浮游动物数量减少。
其他文献
根据2010年3月、6月、8月、11月4个航次的调查数据,利用模糊层次分析方法,从食用安全的角度出发,对胶州湾3个底播菲律宾蛤仔养殖区的环境风险进行了评价.通过耦合生物体、沉积物和水体中影响食用安全环境风险的32个因子,建立指标体系进行评价,评价结果表明,胶州湾菲律宾蛤仔食用安全环境风险水平较高,3月份红岛、6月份红石崖、8月份红石崖和红岛均为四级,具有高度风险水平,引起风险水平较高的因素主要是微
基质酶活性和微生物分布是人工湿地水处理系统中污染物降解的重要影响因素.本研究利用人工湿地系统探讨了海水养殖外排水中不同形态氮的去除效果,分析了系统内部微生物空间分布、基质酶活性对氮去除效率的影响,深入研究了系统内部各微生物间相互作用、基质酶活性与微生物空间分布关系.选择互花米草为人工湿地植物,种植密度为64株/m2;基质填料选择细纱、高炉矿渣和珊瑚石.在3种不同工况条件下,研究人工湿地系统中氮的去
为了解珠江三角洲河网水域水、沉积物As含量及特征,2012年研究小组在该水域布设了13个采样站位,分4个季度进行调查采样分析.调查结果表明,珠江河网水体中As在不同采样时间,含量范围为0.43-7.27 μg·L-1,5月珠江河网水体中As含量较高,平均值为4.21 μg·L-1,3月、8月和12月平均值分别为3.73 μg·L-1、2.06 μg·L-1和1.14 μg·L-1.全年珠江河网地域
渤海位于辽东半岛和胶东半岛之间,是中国惟一的内海,被辽宁省、河北省、天津市、山东省陆地环抱,仅东部以渤海海峡与黄海相通,是多种鱼、虾、蟹的产卵、索饵、洄游及生活场所.为了了解渤海海洋生物体受PCBs的污染程度和分布特征,本研究在渤海湾中部海域共布设14个站位,分别于2013年和2014年进行8个航次样品采集,采集的主要品种是鱼类、甲壳类和头足类.利用气相色谱-电子捕获监测器法(GC-ECD)测定其
随着水产养殖技术的发展和养殖品种的增加,江西鄱阳湖水产养殖也开始进入高速发展时期,本文基于鄱阳湖水产养殖和水域环境现状,分析了鄱阳湖水产养殖过程中饵料及药物使用、动植物残体及其排泄物等对对鄱阳湖水质、底质以及水生生物的影响。结果发现,鄱阳湖区主要养殖品种为鱼类、蚌类和虾蟹类。其中,鱼类主要为黄鳝、鳜鱼、鲫鱼、鲤鱼、鲶鱼、和"四大家鱼";蚌类主要为三角帆蚌、褶纹冠蚌等;虾蟹类主要为克氏原螯虾、青虾和
中层鱼作为可利用的潜在大宗生物资源,可能成为人类重要的食物蛋白来源.最新研究结果表明世界中层鱼(200-1000 m)资源量高达1.5×1010 t.中层鱼夜间到上层摄食,白天则移动到中下层并排泄,对海洋碳循环也具有重要意义.南海为世界第三大陆缘海,面积约356×104 km2,平均水深约为1212m,其中深远海面积约160×104 km2.南海外海蕴藏着丰富的中层鱼资源,其中灯笼鱼目和钻光鱼目占
为了深入研究西双版纳地区南腊河雨季和旱季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及其与水环境因子的关系,于2013年雨季(8月)和旱季(11月)对南腊河流域浮游植物进行定性和定量研究,同时对水环境进行监测;运用多种统计方法对浮游植物密度、生物量、河流水环境因子进行分析.调查结果显示,共鉴定出浮游植物4门38种(属),主要优势种为优美平裂藻(Merismopedia elegans)、束丝藻属(Aphanizomeno
为了掌握云南昭通市渔洞水库鱼类资源分布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我们于2013年7月运用分裂波束回声鱼探仪在该水库开展了水声学探测调查,结合多网目复合刺网采样,对全库鱼类群落资源量的空间动态进行了定量评估.结果表明:渔洞水库夏季鱼类密度在库尾最高、库汊其次、库中和库首最低,最大值和平均值分别为3004和347 ind/1000m3;鱼类主要集中在水面下l0r以内,尤其是5.8m以内;群落内小型鱼类
利用废弃牡蛎壳制作人工鱼礁,既能节约人工鱼礁建设成本,又能解决废弃贝壳堆积造成的环境问题。为研究牡蛎壳鱼礁的生物附着效果,2014年6月至8月对大亚湾渔排上牡蛎壳鱼礁进行试验,并与波纹板附着基对比。试验结果显示:1)共鉴定出附着生物60种,分属9门,华美盘管虫Hydroides elegans、翡翠贻贝Perna viridis (Linnaeus)、鞍海月Placuna ephippium是主要
于2011年-2014年,通过现场勘查、座谈和调阅相关资料等多种形式的调查研究,对天津市中国对虾放流效果进行了科学评价.通过每年定期开展本底资源调查、资源跟踪调查、资源量调查、渔业生产动态调查等,对中国对虾放流海域本底环境状况、生长特征及回捕率、经济、生态、社会效益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随着每年的中国对虾投苗量的不断增加,由于放流效果的累积效应,回捕重量也不断提高.2011年至2014年,资源增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