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X线影像的导航系统辅助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

来源 :第一届全国计算机辅助外科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isahaochim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基于X线影像的导航系统辅助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手术的可行性和隧道位置的精确性。方法:2005年12月-2006年2月共进行基于X线影像的导航系统辅助前交叉韧带重建手术30例(导航手术组),同期使用传统关节镜手术技术重建前交叉韧带22例(传统手术组),术前进行股骨、胫骨隧道理想位置的设计。术中C臂透视机获得正侧位影像后传输入计算机系统形成虚拟工作界面。膝关节周围分别固定股骨、胫骨追踪器。手术工具装配追踪器。经过注册及校准后,导航系统通过捕获追踪器发射的信号实时跟踪手术工具的位置方向,并叠加在工作界面上,达到导航的目的。本文总结基于X线影像的导航系统辅助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手术30例,术后进行胫骨隧道位置测量,并与传统手术方法进行比较。结果:术后测量,导航组胫骨隧道位置平均值45.90% (41.0%-49.8%,标准差2.36%),传统组胫骨隧道位置平均值41.27% (32.4%-51.4%,标准差4.07%),两组结果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同时导航组的平均手术时间较传统组延长20分钟,透视次数为4次。术后短期随访(1-3月),两组膝关节稳定性无明显差异。结论:基于X线影像的导航系统辅助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手术是安全的、可行的,通过术前规划,可以使股骨、胫骨隧道位置更精确。
其他文献
目的:分析某医院创伤性骨科患者创口分泌物培养标本各种病原菌分布情况及主要病原菌的耐药特点.方法:患者的骨伤创口用无菌生理盐水擦洗后,用无菌棉拭子拈取伤口深部的脓液或分泌物立即送检,进行细菌的分离培养与鉴定;初次药敏采用琼脂稀释法,再次药敏试验采用K-B法.按CLSI标准判断药敏结果.
目的:了解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2011年6月—2011年12月这半年术后腹腔引流液的常见病原菌及其耐药性.方法:采用常规方法和MicroScan WalkAway 96微生物分析系统鉴定分离出的细菌,以K-B纸片扩散法或微量肉汤稀释法进行药敏试验.
目的:介绍基于X线影像的导航系统辅助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手术的原理、手术流程和要点,探讨导航手术的可行性和隧道位置的精确性。方法:术前进行股骨、胫骨隧道理想位置的设计。术中C臂透视机获得正侧位影像后传输入计算机系统形成虚拟工作界面。膝关节周围分别固定股骨、胫骨追踪器。手术工具装配追踪器。经过注册及校准后,导航系统通过捕获追踪器发射的信号实时跟踪手术工具的位置方向,并叠加在工作界面上,达到导航的目
目的:探讨计算机导航辅助手术技术应用于眼眶骨折整复术中的有效性与实用性。方法:对8例眼眶骨折患者施行计算机导航辅助下的眼眶骨折整复术,其中眼眶下壁骨折2例,眼眶内壁骨折1例,多发爆裂复合骨折5例,每例患者术中均在计算机导航系统辅助下行眶壁骨折整复、经基磷灰石骨板填充术。对患者手术前后骨折复位情况、影像学资料、眼位、眼球突出度、手术进程及其术后并发症进行分析。结果:所有8例患者术前设计及术中计算机导
目的:探讨计算机导航微创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手术的早期疗效并分析其安全性及可靠性。方法:对2005年10月到2007年6月23例计算机导航下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进行回顾行性调查研究。记录手术切口大小、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6个月KSS评分、下肢力线及假体位置等情况;结果与20例标准全膝关节置换患者对照,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经平均10(8-12)个月随访。平均切口长度:导航微创组10.4±1.6cm
目的:探讨计算机辅助、CT影像导航下植入椎弓根螺钉在腰椎滑脱患者行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及椎间融合术中的应用。方法:58例腰5骶1滑脱需行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及椎间融合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计算机导航辅助下植钉及采用解剖定位+C臂机辅助下植钉,比较两组的植钉准确率和手术时间的差异。结果:CT导航植钉组的植钉准确率显著高于传统植钉组(P<0.01),植钉时间CT导航组少于传统植钉组,但无统计学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