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队异质性对隐性知识共享效果的影响

来源 :中国心理学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ie4921954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工作任务的复杂化,技能多样化对知识型员工的专业知识和工作技能提出更高的要求。如何将员工个人的知识与技能通过传播和共享最大限度地转化为组织知识资产是管理者和研究者们关心的重要问题。然而,作为知识的一种形式——隐性知识由于其隐蔽性和难以表达等特点,使得隐性知识共享的效果难以保证。大量研究表明,隐性知识共享的效果会受到知识的输出方、接收方、知识隐性度和共享方式的影响,而团队内的隐性知识共享的效果受到团队异质性、组织氛围等因素的影响。
其他文献
协作记忆研究的实验程序通常包括学习-干扰-回忆三个阶段。如果在回忆阶段进行协作的小组成员能够提取出来的信息总量,显著低于等量个体单独提取的信息的无重复总和,则出现了协作抑制(collaborative inhibition)。
研究以Kluckhohn的价值取向模型为理论基础,选取长三角地区15所高校的2404名大学生作为样本,使用自编"利己-利他语义认同度问卷"对大学生的价值取向进行调查。
父母学业控制是父母严厉管教在学业领域内的一种体现,是父母参与儿童学习的重要方式,对儿童学业、情绪适应具有重要影响。然而,该领域的已有研究主要是在西方文化背景下展开的。
本研究采用三个测验考察学龄前儿童正字法意识的发展情况。选择某中等城市一所无正式识字教育的普通幼儿园4岁、5岁、6岁三个年龄段的儿童各31、37、34名。
网络欺负已经成为影响全世界青少年网络安全的重要行为,并受到广泛关注。然而有关青少年网络欺负发展特征的跨文化研究尚属罕见。此外,以往研究也发现性别、线下攻击、线下受害和自恋是影响青少年网络欺负的重要因素。
目前,随着网络在现代生活中的日益渗透,网络心理与行为研究已经成为了心理学领域的一个研究热点和焦点。纵观该领域的研究,大部分均关注其负面行为,如网络成瘾、网络欺负等,较少关注其积极行为。
大量研究表明,与物体相关的操作动作表征在物体的表征和识别的过程中起重要作用,而且已有研究表明,动作表征可以在物体识别完成之前,即物体识别过程的前150毫秒内发挥作用。
近期研究表明,基于客体的注意不仅可以发生在空间位置中,也可以出现在时间间隔中。人类对时间客体,如音乐和谈话等非常敏感,以至于被试对在预期时间点内出现的目标反应更快。能够引发该现象的客体种类很多,包括由各种格式塔原则形成的自下而上客体,还包括一些由自上而下加工形成的客体,如音乐旋律。
声调是汉语中区分语义的重要线索,声调感知能力对于阅读的影响及其影响机制,目前还存在很多争论。本研究通过考察使用普通话的成年人的声调感知能力,探究人群中声调感知能力的个体差异,并筛选出声调感知能力差的个体将其定义为声调障碍者。
本研究以82名北京某聋人学校的聋生学生为对象,采用Rosenberg(1965)自尊量表,测查聋生自尊与人口学变量之间的相关。并在此基础上,选出低自尊和非低自尊聋生各17名,组成活动小组参与团体箱庭,考察低自尊聋生在团体箱庭中的表现特征,探究箱庭活动是否为一种有效的方式帮助特殊教育心理援助者,在心理活动中关注到有需求的个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