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数字化观测资料的强地震短期预测新方法研究

来源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19届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oastlle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地震波记录中是否含有区域孕震信息,含有多少异常信息的识别程序取决于两个方面的研究进展:其一是地震观测分辨率的不断提高;其二是现代信号处理技术和方法的深入开发和应用.随着数字化地震观测技术的提高和台网密度的增加、地震波理论的发展、现代信号处理方法和技术的提高,依靠直接来自震源和介质的数字化地震波信息,基于地震波参数进行地震预测的问题又有了新的契机.地震波信号的时频分布既与震源的辐射图像有关,又依赖于传播介质的吸收性质.地震在孕育过程中,震源区介质性质发生改变的同时,具有"滤波器"作用的介质对地震波的吸收能力也会发生变化.本文提出了定量刻画非稳态地震波信号变化特征的指标和方法.因而,对相同射线路径或近似射线路径上的地震波记录开展时频特征研究,可深入地研究其物理内涵、探索出具有物理基础的强震预测方法.
其他文献
四分量地震技术使油气勘探由标量勘探走向矢量勘探;由纵波地震属性的应用走向多波地震属性的联合应用,更准确地预测岩性和油气藏.我们自主研究开发了一系列的资料解释系统.从莺歌海盆地的四分量地震应用效果看,该技术在提高浅层分辨率、气云成像、构造高低点落实、识别纵波剖面上的假向斜、识别浅层小断层和微幅度构造、浅层气预测、识别特殊岩性体等方面的效果是很好的.
与地球深部细结构有关的特殊震相信号属渐变型地震信号,震相初点振幅很小,传统识别方法测量会产生比较大的误差.小波变换具有适用于分析固定比例带宽的非平稳信号的特点,已成为基本震相波形分解、分辨测量弱震相初至的最有力工具.利用小波变换进行震相识别,需要解决好两个问题:其一是选合适的小波类型;其二是所选小波基要与实际波形尽可能相似(Kanwaldip,1997).据此,我们开展了以下6方面的研究工作:(1
造山带地壳精细结构保存着造山带变形过程的记录,是揭露造山带内部构造样式与组合形式的基础,也是研究造山带动力学过程的依据.深地震反射剖面技术被公认为是当今世界研究地壳精细结构的先锋,它可提供地壳内部岩层边界及结构变化的最好图像.深地震反射剖面初步处理结果揭示出燕山造山带地壳的精细结构,表现出燕山造山带内部构造几何样式的复杂特征.
本文利用摄动积分法推导了顾及套管井应力集中的不同偏振(极化)偶极弯曲波相速度声弹性方程,并正演计算了互相垂直偏振弯曲波频散曲线及其交叉,为实施套管井地应力反演提供了理论和方法依据.
应用声测井方法检测套管井周速度场的变化,对预测地应力异常,防止油井损坏有重大实际意义.本文应用声弹性理论说明应力集中是怎样影响套管井情况下的井围速度场,并初步分析速度场对加套管后的偶极各向异性的测量的影响.
2001年1月26日10:00-12:00UT ClusterⅡ位于向阳面午后高纬磁层顶边界层和磁鞘区,对磁层顶边界层进行了长达2个小时观测.在此期间行星际磁场(IMF)南向,并具有较大的东向和日向分量,卫星观测到多次阵发性的磁重联、FTEs和准周期的通量管增事件.本文对11:10-11:40UT期间观测到的多次磁通量管事件作了详细的研究.
为了进一步发掘利用地磁观测资料包含的信息,我们研制了一套地磁数字化记录的ULF动态谱分析和日变分析显示系统,对变化慢、大幅度的非周期的地磁扰动(磁暴)和变化快、小幅度、周期性地磁变化(地磁脉动等)同步进行分析,即综合动态谱和振幅曲线分析技术对地磁扰动信号进行直观对比观测研究,为观测研究地磁扰动中数秒至数分的频域变化和磁暴等大幅度变化间的关系,提出了一个方便有力的工具.
人工中子源中子测水技术起源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由于具有灵敏度高、均一性好、在线测量等显著优点,已广泛应用于工农业生产和水文、水利部门.但对中子源的防护与管理问题,不仅使中子测水仪器笨重,而且阻碍了中子测水技术的进一步推广与应用.前苏联B.M.邦达连科等报道了以天然的大气中子作为中子原,利用大气中子在地表介质中的反射,测量地一空界面上升中子流的强度,确定土壤的含水率,并在喀斯特地区开展工程地质填图和
野外人工塌陷断裂视电阻率变化实验,是在岩石标本的单轴压缩、低围压三轴压缩,剪切和1.0m×1.0m×0.3m大模型的真三轴压缩、扭转、剪切和磨擦滑动实验基础上,为野外应用开展的基础研究实验.通过实验,结果可知,人工塌限断裂实验结果与室内试验结果有相同之处,即桩断裂通过的测点,测点断裂走向与视电阻率变化各向异性主轴方向符合较好.也有不同之处即仅被断裂通过1条测线的测点,断裂走向与视电阻率变化各向异性
从观测系统设计的基本要素开始,讨论了观测系统设计的方法,尤其论述了在给定地质目标的成像面积、要求的覆盖次数、现有设备和工区的实际情况,设计合理经济的三维三分量观测系统和排列片的布设方案.经过三维三分量传播理论的研究,针对转换波传播的特殊性而引起的共转换点分布的不均匀性,提出使P波和PS波具有覆盖次数基本均匀的设计方法,同时对上述参数讨论了普通三维与三维三分量设计不同的设计方法,尤其针对P波和PS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