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例因两性霉素B预处理不当致严重不良反应的病例分析

来源 :四川省医院协会药事管理委员会第十五次会员大会暨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259127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两性霉素B是多烯类抗真菌药物,抗菌谱广,对除土曲霉菌及放线菌属外的多数真菌都有效;其作用强,耐药率比其他抗真菌药低,是侵袭性真菌感染的标准治疗药物.但两性霉素B不良反应多,发生频率高,使用前进行合理的预处理可减少和避免两性霉素B不良反应的发生.做为临床药师,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是临床药师职责之一,积极有效的药品不良反应干预,对疾病感染的控制非常有利。
其他文献
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于2012年引入了JCI标准,创建医院质量管理新体系,促进医院整体医疗质量体系的发展。医院药学部在创建过程中,完善并持续药事管理质量的改进,有效地管理药学体系,提高了广大药师的职业热情,同时提升了药学服务质量。通过JCI标准的构建活动,药学工作的成效是显著的。
目的:分析调查医院住院药房实施单剂量摆药工作模式过程中的问题,提高单剂量摆药质量.方法:成立质量监控小组,运用PDCA循环管理法分析原因并制定计划持续改进.结果:2015年1-5月住院药房质量缺陷及隐患数量下降至21例.结论:应用PDCA循环在降低缺陷隐患数量,提高单剂量摆药质量的持续改进工作有效.
目的:调查住院病区退药原因,以加强合理用药.方法:收集医院各科病区2014年1月-9月,共计30626份退药申请,87567个退药品规;根据电脑数据库病区退药数据分析退药特点结果:不同病区的退药情况差异较大,胸心泌尿外科、消化内科、呼吸内科在退药科室中排在前3位.结论:医院各住院病区均有退药情况,且退药率大,为加强药品管理、保证药品质量、提高工作效率,临床合理用药、减少退药率势在必行.
目的:了解某院门诊中成药使用情况,对中成药处方进行点评与分析,以提高中成药处方质量,促进门诊中成药的合理使用.方法:抽取该院2014年某月门诊处方2000张,对其中成药处方进行统计;以《处方管理办法》、《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及《中成药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为评判依据,对抽取的中成药处方进行点评与分析.结果:抽取的2000张处方中有中成药处方900张,占抽样处方的45%;其中不合格处方44张,
目的:对川东北地区某三级甲等医院儿科门诊处方用药情况进行点评分析,为该院儿科药物的合理应用提供参考.方法:抽取2014年1-12月7652张门诊处方进行点评分析,并对分析结果进行分类统计.结果:7652张儿科门诊处方中,4岁以下就诊患儿最多,占总数的54.23%;口服和静脉途径给药的比例分别为65.5%、23.26%;使用抗菌药物的处方张数为1639,抗菌药物使用率为21.42%;不合理处方分为不
目的:选取调配注射用奥美拉唑钠较好的调配方法,探寻超说明书用药的合理性.方法:HPLC测定不同调配方法调配后瓶内奥美拉唑钠残留量的多少,比较调配方法的优劣.结果:选用10ml溶媒所调配药物溶液残留量较小.结论:在奥美拉唑钠溶媒的选择方面,超说明书用药具有合理性,而在溶媒的用量方面,还需遵照说明书的规定.
目的:分析医院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特点和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医院2014年ADR报告191例进行分类、统计和分析.结果:191例ADR中以60岁及以上年龄段发生率最高(59.16%);给药途径以静脉给药引发最多(60.73%);ADR涉及药品113种,以抗肿瘤药物及抗感染药物为主;ADR累及器官或系统多为胃肠系统损害(47%)及皮肤附件损害(43%);新的或严重的ADR2
药品对于人类而言是一把双刃之剑.它可以防治疾病,同时也可因药品的不良反应而危害人类的健康。笔者根据近年来相关文献的报道,对药物不良反应的现象进行分析.几乎所有的药物都可引起不良反应,只是反应的程度和发生率不同。发生的原因:药物种类繁多,用药途径不同,体质又因人而异。而加强合理用药是有效预防ADR发生的重要手段。
本病例是一例使用0.9%氯化钠注射液作溶媒,静脉滴注利福霉素导致静脉炎的案例。临床药师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分析了静脉炎发生的诱因及发生机制。通过对该病例的探讨分析发现:药物因自身理化性质的差异,导致在临床使用时需要选择不同的溶媒进行配液。临床药师应该加强自身学习,了解常见及特殊的药物溶媒,以期为临床提供有效帮助,促进合理用药。输液过程中,护理人员应密切观察,及时发现输液导致的不良反应,并采取正确
亚胺培南/西司他丁是一种β一内酞胺类抗生素,具有高效、耐酶、抗菌谱广的特点,可杀灭绝大部分的革兰阳性和革兰阴性的需氧和厌氧菌菌,由于其广谱的杀菌作用,近年来临床应用较多,报告的不良反应有增多趋势.文中病患在应用亚胺培南/西司他丁期间出现癫痫,现对其治疗过程进行分析总结。鉴于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引起癫痫发作的机制尚不清楚。为了临床上更安全地应用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作为临床药师必须掌握亚胺培南/西司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