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群体性事件法治化的制度逻辑——基于城镇化背景的分析

来源 :中国法学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qgcsw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因土地征收、房屋拆迁以及环境保护等领域的利 益冲突引发了大量群体性事件,并且规模和表现形式不断升级,成为影响农村稳定、制约新 农村建设的重要因素。文章在对农村群体性事件界定的基础上,分析了引起农村群体性事件 的原因,并主张通过对群体性突发事件事前预防、事中处置和事后整改的对策思路,探讨纳 入法治框架下的农村群体性事件预防和处置机制,从而为城镇化建设、新农村建设保驾护航。
其他文献
当前,随着涉及人身伤害案件的增多,法医学损伤鉴定结论在处理案件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法医学损伤鉴定是法医鉴定人按照法律程序,运用法医学和医学理论与技术,对涉及刑事、民事案件中的人体损伤进行检验鉴别和判断,并做出科学的结论。鉴定结论是《刑事诉讼法》规定的证据之一,在刑事、民事案件中起着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作用,在某些案件中甚至是决定案件性质和定罪量刑的关键性证据,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案例:张某,女,6岁,与2007年11月13日被犯罪嫌疑人用绳索勒颈至昏迷后,遭强奸,犯罪嫌疑人又用事先准备好的自制钢锯将张的左右手腕锯伤。外科检查:颜面部弥散性出血点,针尖大小。颈部见环形勒伤,双腕部两处伤口,深达肌层,肌腱外露,会阴部见裂伤流血。诊断:创伤性窒息、颈部外伤、双腕外伤、会阴外伤:11月14日儿科会诊记录:PE:精神较差,面部大量皮肤瘀点,口唇无明显苍白,双肺呼吸音粗,心率速,呈奔
林权改革的制度预期是通过产权明晰和管理制度革新激励林农育林护林,以促进林业发展和实现环境与经济效益的统一。但内在的逻辑结构和外在制度和社会环境导致制度激励难以实现、林地生态功能减弱、外来资本介入是林改失范、忽略差异性以及公益林保护缺乏激励等问题,林权改革难以实现预期的生态保护目标。寻求制度正解需要对林改进行更全面的研究、规范林权的取得和行使方式、健全公益林保护、构建利益表达机制以及明确封山育林制度
自然保护区具有重大的经济、生态、文化、科学以及美学等价值。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以建立自然保护区的方式保存、保护现有的自然资源,切实保障可持续发展得到落实,但在自然保护区的保护过程中仍存在许多不足之处,本文通过分析我国自然保护区法制管理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了一些初浅的完善建议。
针对农村环境工业污染问题导致的危害及其特点,本文在法治的视野下对农村环境工业污染损害之成因进行类型化分析,并以其为切入点研究对应之防治对策,建议从法律体制、执法机制、守法意识、环保意识等发面完善我国现行农村环保法治体系,以期更好的防治农村工业污染损害,充分发挥法律在保护农村环境中的规范作用,改善农村环境与生态文明。
云南高黎贡山生物遗传资源的保护,对云南生态文明的建设至关重要。本文从云南高黎贡山生物遗传资源保护的现状,云南高黎贡山生物多样性保护中存在的法律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加大地方立法建设,完善云南生物遗传资源保护的法律体系,认真遵循和完善生物遗传资源保护的法律制度等法律对策。
低碳经济日益受到世界各国关注的原因除了全球气候变暖的事实外,也符合各国经济利益上的追求目标。我国政府承诺加快发展低碳经济,低碳经济的一个重要表现是森林法律制度的跟进。加快完善中国森林法律制度及其相关法律与政策,建立一个有利于低碳经济发展的政策法律体系,对于推动森林碳汇的发展是不可或缺的。
植树义务是适龄公民的一项法定的积极义务。植树义务在实际生活中的实施却远远超出了“每年义务植树三至五棵”或“每年完成相应劳动量的育苗、管护和其他绿化任务”的履行方式。由于“购买碳汇”相当于买方购买了卖方额外增加的树木固碳释氧的生态功能,可间接达致树木数量增加或森林覆盖率提高或树木生态功能增加的目的,因此可被视为履行了植树义务。“购买碳汇”履行植树义务实质上是一种“以资代劳”支付“温室气体处理费”的方
森林与全球气候变暖有着紧密的联系,森林可以吸收二氧化碳,成为碳吸收器,但是森林如果遭到破坏就会成为二氧化碳的释放源,所以我们必须加强森林资源的科学管理,让森林成为有利于人类生存发展的碳汇而不是碳源。
当今社会,随着科学技术和经济水平的高度发展,各种各样的环境侵害层出不穷且愈发严重,如果仍要求在财力,物力和科技能力等方面都欠缺的受害人来对主要的因果关系承担举证责任是不公平的,有时也是不可能做到的。在环境侵权责任构成要件中,因果关系已成为判定侵权责任是否成立的关键因素。在一般的民事诉讼中因果关系的证明适用高度盖然性标准,但是环境侵权诉讼和一般的民事诉讼不同,如果仍适用这一高标准对处于弱势的受害人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