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灾后儿童心理重建的复杂性与长效机制刍议

来源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nger95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依据汶川大地震及其他地震资料与相关信息,较系统、全面、深入地分析探讨了震灾后儿童心理危机干预和心理援助(救援、救助)的复杂性,认为我国灾后儿童心理重建是一项开放的复杂巨系统工程,应按长效机制有效运行。运用复杂系统工程方法(从定性到定量的综合集成法),从五个方面解读了灾后儿童心理重建的系统特性及其复杂作用。主张“把复杂性当作复杂性处理”,强调“把震灾儿童当作震灾儿童”,不仅超越了传统的线性思维与还原论等束缚,也弥补了非线性思维与整体论等知识不足,从而为我国震灾后儿童心理重建至少行动20年的机制创新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基本思路。纠正了轻视心理重建的观点。提出了防止二次心理创伤的建议。
其他文献
本文讨论:理欲关系历来是中国哲学讨论的主要问题,尤其是宋明以来,基于不同的本体意识和侧重点,必然导致不同的理欲观。熊十力依据自己的“体用不二”的本体论、心物合一的泛心论,提出了“欲皆从理”的理欲观。这与朱熹等宋明理学家主张的“存天理,去人欲”思想存在着差异。
儒家之道与道家之道有别。道家言道,重在“自然”,可称之为自然之道。儒家言道,重在社会人生,可称之为人文之道。儒家重在人文之道,但也涉及道与天命的关系,即企图寻找道之形而上的依据。如此,可以将儒家之道析为天道、人道及中庸之道。天道,指儒家所言的天、天命、诚、天理等关于宇宙社会人生的本体、必然和规律;人道,指儒家所言的社会理想、人生价值和人生实践的道理;中庸之道,涉及儒家的本体论、方法论、工夫论和境界
本文从形而上的层面考察存在,构成了儒家哲学的重要方面。相对于仅仅追问存在的本然形态,儒家的形上学更多地表现出沟通本体论与价值论的趋向,这种进路不同于思辨的形上学,其中包含着值得注意的理论内涵。
现代社会家庭伦理破坏程度,日趋严重,性自由、同居、离婚、不生育以及非婚生育不仅成为个人可以随意选择的生活方式,而且成为西方社会广为接受的文化价值观,甚至政府的某些政策法规也随之进行了相对应的改变,以适应和肯定这些文化新潮。这一切问题的根源在于主张凡事没有客观的善恶对错,一切的价值判断都是由个人主观决定的“道德相对论”,目前在许多国家里成为时髦的想法。这种道德混乱环境使人的良知变得迟钝。本文研究中看
本文介绍儒学国际学术研讨会的宗旨在于推进全球的伦理道德教育,以作为世界和平的基础,因此,国际教育基金会致力伦理道德教育作为达到世界和平的基础。把工作的重点放在四方面:心情与人格教育、婚姻与家庭教育、青年人纯洁之爱教育以及为服务为主的和平教育。
儒学产生于数千年前,现代的社会环境与数千年前已大不相同,因此,儒学必须面对新的社会环境,进行一定的变革,进行创造性的转化,走儒学现代化的道路。今天本人就儒家礼教这一问题,阐述自己的意见,供各位参考。
目的:了解感觉统合失调儿童行为特征。方法:用DSMIV诊断标准排出ADHD,结果在行为问题儿童中,有76.1%伴有感觉统合失调,其中,34.2%属严重的感觉统合失调。根据自编家庭情况调查表调查儿童的基本情况,采用Achen bach儿童行为量表及感觉统合检核表评定儿童行为。结果:感觉统合失调与儿童行为问题有关,与母孕期不良因素、分娩方式、未经过爬、父母年龄及文化、父母教育理念、儿童抚养方式及生长环
自然环保的艰难根源在于人的素质。而提高人的素质要通过教育,咨询等多种途径提高人的自我完善意识,使其成为有爱心、有责任感、有人格素质的人,这是实现精神环保,既而达到社会和谐的重要环节。
目的:观察立体定向手术对阿片类药物依赖患者智力水平、基本人格和心理症状近期影响。方法:观察对智力影响,选择了接受手术治疗的阿片类药物依赖患者24例。分别于手术前后采用瑞文测验-联合型图册法检测其智力水平,统选知觉辨别(A)、类同比较(B)、比较推理(C)、系列关系(D)、抽象推理(E)五单元分别施测,比较手术前后智力变化。观察对人格影响,选择了27例。采用龚氏修订的艾森克个性问卷(EPQ)进行个性
2005年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流浪儿童救助保护项目组邀请各方专家参与专题研讨会,中国音乐学院音乐治疗方向硕士导师张鸿熊教授也应邀出席并发言,会后,张鸿懿教授鼓励研究生以音乐治疗作为心理干预方式在流浪儿童的心理救助领域进行了探索。通过对流浪儿童的心理和行为特点分析以及音乐治疗方法技术的适用性考虑,最终确定以音乐心理剧这种技术对流浪儿童的自尊水平进行干预。鉴于此,本文探讨了音乐心理剧治疗的含义和程序,并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