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地电磁测深二维灵敏度分析

来源 :第十届中国国际地球电磁学术讨论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yy11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二维大地电磁测深各种观测资料对模型电阻率的灵敏度随空间位置的变化规律要比随频率或模型电阻率的变化规律明显、单一,随空间位置的衰减速度要快的多,也就是说几何参数的灵敏度要比电性参数的灵敏度高。且在趋肤深度不变的情况下,二维大地电磁测深的观测资料对模型电导率的灵敏度随空间坐标迅速衰减。
其他文献
本文引进了混凝土后锚固技术中的植筋法,即试验桩周围的CFG桩中植入钢筋,以此作为锚桩提供反力,克服了传统的静载试验反力方法(如锚桩横梁法、堆重法、锚桩一堆重联合法、地锚法等)均不同程度存在随机性差、反力效率及性价比低等方面的不足。并结合工程实例进一步阐明了反力法的不足之处,指出了后植筋锚桩法反力装置的特点及展望。
在地铁盾构施工过程中,由于盾构对地层的扰动,在隧道拱顶会出现空洞或不密实带,因此,实时查明盾构施工引起的空洞或不密实带,对指导下工程病害的治理,确保城市公共安全是非常重要。这里以成都地铁2号线为例,通过试验和实例分析和评价了在成都砂卵石地层条件,探地雷达100MHz和400MHz天线对地铁隧道扫描探测空洞和不密实带进行探测的效果,确定了该方法的可行和具限条件。
本文介绍了结构损伤的定义,并通过小波变换方法提取模拟响应信号的模态频率,以达到对结构进行损伤识别的目的。模拟结果显示,基于小波变换的结构损伤识别方法将信号变换到时间一频率空间域上,较以往仅在时间或频率域识别方法更能准确地识别结构的模态频率。
根据“磁暴月相二倍法”首先于2009年12月31日向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天灾预测专业委员会提交“2010年天灾预测年度报告简表”中的第六个预测意见(注:第一、二、三、四个预测意见请见通报...)是:201O年11月7日±7天或±14天在环太平洋地震带内(特别要注意我国台湾省及邻近海域);欧亚地震带内(特别要注意我国西部及西南地区)和我国大华北地区(特别要注意小华北)可能发生一次7.5级以上的大地震,同
2009年初我们得到国家973项目(2008CB425704)的资助,开始研究强震的中期(月季)预报,当年7月即总结出了孕震过程的3步曲,完成一篇论文。10月在我国西北地区出现了“热早异常”,据热旱面积估算,此地震应为7.1级,在11月发布了第一次地震中期预报。至2011年10月的两年间,对我国大陆共发布了4次中期预报,预报意见均向973项目办公室上报,2010年的预报3要素与实况的对照已有总结[
王涌泉积40a的研究,在所创建的日地水文学理论和大洪水长期预测方法多次应用成功的基础上,对于1998年长江特大洪水,做出了成功的定性和定量预报[1]。他特别提出太阳黑子极小期中的旱洪灾害链。汤懋苍等人提出的坏天时代与中国低温和严重干旱有很好的对应性。  本文通过历史资料的反复核对,证实太阳黑子延长极小期,太阳黑子周期长度大于11年时期、潮汐极大期、低温、特大干旱有明显的对应关系。2007年以来太阳
中央气象台每日18时通过网络发布从本日20时至下一日20时的全国森林火险气象预报图。按照极高、高、较高3个等级标志出森林火险的位置和火险等级。图1至图10是最近搜集到的2012年10张全国森林火险气象预报图。森林火险的预测依据是气象学的热点分布。从大气环流上是很难理解火险位里的稳定度的。如果考虑除了气象学意义的热点外,还有地热参与其内,可判断极高火险位置的稳定性。
Cole-Cole模型的频谱参数可以用于区分引起激电异常的极化体和寻找深部矿(化)体,国内外学者对频谱参数的确定做了大量的工作,并取得了很大的成果。以往,Cole-Cole模型参数主要由频谱激电数据求得,然而它需要观测多个频率数据,野外工作效率低,在我国地球物理勘探中应用并不普遍,而时间域激电却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文基于Cole-Cole模型的时间域表达式,推导出层状大地时域激电的正演计算方法。通
在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法中,传统装置源的布极方式为“一”字型布极方式。但这种源有明显缺点,各分量存在明显的弱区,并且Ex、Hy强的区域,Ey、Hx弱,很难进行360度张角范围内测量和张量测量。为了克服传统布极方式的缺点,本文设计了新的“L”型源,推导了“L”型源各个分量的表达式,并通过一个简单均匀半空间的事例验证了表达式的正确性。在此基础上,本文设计了一种全新的信号发射模式,在这种发射模式下可实现3
本文采用Moorkamp提出的基于遗传算法的接收函数和大地电磁数据联合反演方法对西藏南迦巴瓦东构造结进行了应用性研究。采用时间域迭代反褶积技术处理得到接收函数,对大地电磁数据做Rhoplus分析获得视电阻率和相位曲线。结果表明:(1)中上地壳高阻高速层覆盖于低阻低速层之上,其低速高导体可能与流体和局部熔融有关;(2)下地壳存在高导的壳幔过渡层;上地幔约160km以下存在软流圈。(3)上地壳的高阻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