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一次暴雨过程的资料分析

来源 :第十五届全国云降水与人工影响天气科学会议暨中国人工影响天气事业50周年纪念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maoz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8年8月1日我省沿江地区西部出现了暴雨天气,其中南京市浦口区、江宁区和主城区大部分地区出现了大暴雨,局部特大暴雨.8月1日05时-2日05时全省共有8个市县雨量超过50 mm,其中5站超过100 mm,最大的为浦口260.1 mm,仅次于历史极值301.4 mm(2003年7月5日),为第二高值.同时,浦口滁河晓桥加密站达到了399.5 mm,为南京有记录以来日降水量的最大值(含加密站).在此期间,滁河上中游的安徽部分地区也出现了大暴雨和特大暴雨天气,日最大雨量为:全椒331.0 mm、滁州307.9 mm,来安182.9 mm.上游的集中强降水,导致滁河水位增长迅猛.本文利用天气形势、卫星云图、多普勒雷达等资料,对此次的暴雨过程的成因进行了分析.
其他文献
远距离台风是造成山东夏季强降水的重要天气系统.天气气候分析表明,在闽浙登陆的台风往往会给华北以至东北带来100 mm以上的特大暴雨,这种远距离的台风暴雨和高空急流,台风登陆后强度维持不衰,与西风槽,台风倒槽以及北方冷空气南下等许多物理因子有关。过去几十年,在远距离台风暴雨、螺旋雨带的形成理论、台风系统对中纬度地区降水的影响、暴雨分布、下垫面特征对暴雨的影响和暴雨的突然增幅等方面都取得了新的进展,人
本文对峨山县2007年6月30日出现的一次强对流冰雹过程的多普勒雷达产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与强上升气流有关的雷达回波特征(如有界弱回波区、强烈的风暴顶辐散以及VIL值明显跃增等)和旁瓣回波是此次降雹的指标性标志,此风暴出现明显的低层辐合、高层辐散,为强对流单体的发展提供了稳定的垂直环流,使得雹块得以形成和增长并导致地面三次间歇性降雹.
外场观测研究是认识云物理过程的最重要途径.本文利用国产运-12型飞机作为此次飞机探测平台,机载设备包括GPS全球定位系统、温压湿度表、PMS云粒子探测设备,同时结合MICAPS、雷达、卫星等综合探测资料,分析了2004年7月5日长春一次热带气旋影响下的降水性层状云的宏微观物理特征及其演变规律,并对暖层水凝物粒子的谱分布进行拟合.
为进一步对河北省中南部地区秋季层状云结构特征的了解,本文应用机载PMS粒子探测资料和天气常规资料,结合大气物理量场的宏观分析,找出河北省中南部地区层状云云系中含水量较大的时段,为有效地开展人工增雨作业找出依据.结果表明:河北省中南部地区高层云的初期和减弱阶段,2D-C粒子数浓度随高度的分布呈指数递减分布,发展中的高层云2D-C粒子数浓度随高度的分布呈两峰值分布,成熟的高层云2D-C粒子数浓度随高度
本文介绍了在吉林省利用装载云粒子探测系统(PMS)的飞机对一次冷涡对流云雨带进行了垂直和水平探测,结合雷达、卫星、地面降水及天气图分析了冷涡的宏观特征和微观物理结构。
本文利用非静力平衡中尺度数值模式MM5V3,结合NOAA极轨卫星、12通道微波辐射计、卫星监测图像及设在北京南郊的风廓线仪的观测资料,对发生在2007年10月26日的北京一次浓雾天气过程进行了研究. 本文使用数值模式MM5V3,采用了Grell对流参数化方,Blackadar高分辨率边界层方案,和混合相微物理显式方案(Mix phase),以及RRTM辐射计算方案.模拟采用了三重嵌套,格距分别是2
本文利用南昌雷电监测定位观测系统获取的闪电参数资料,结合南昌多普勒天气雷达的同步资料,对闪电与雷达参量特征进行相关计算与分析。结果表明,不仅闪电强度、闪电陡度、闪电电荷、闪电能量值变化明显,而且这些闪电参量分别与≥40.00 dBz、回波强度≥14.00 kg/m2、回波顶高面积>40.00 kg/m2积分液态水含量面积等,具有明显相关关系,尤其是在强对流天气过程集中期,这些闪电参量表现出明显的震
应用1960-2006年47a来黑龙江省80个地面观测站观测到的冰雹资料,分析结果表明:黑龙江省冰雹发生有明显的日变化、月变化、旬变化和年变化,降雹高频区位于大、小兴安岭,完达山山麓、小兴安岭山脉迎风坡及松花江、兴凯湖沿岸.
对于人工冰核催化剂来说,成冰总数和成冰速率是两个重要参数,但是在设计和指导人工影响天气试验中,对于外场实验中产生的人工冰核,很少考虑冰核形成总的速率和核化机制问题。理解和认识成冰速率、核化机制和成冰效率是正确应用核化技术和理解人工影响天气试验结果所必需的。直到目前为止,仍没有一种技术或方法可以演示实验室研究或自然云环境中内在关系研究。本文采用DeMott方法,通过对实验资料的分析,主要结果如下:
利用唐山风廓线雷达提供的风场资料,自动站的一小时降水和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详细分析了2008年7月15日唐山暴雨天气过程.结果表明:此次暴雨的发生与高低空急流的加强和向下扩展相对应;强降雨发生前西南急流迅速下传,引发低空东南急流的加强,低空急流的强度与强降水有较好的对应关系,特别是300 m超低空急流;低空急流指数I增大的程度和降水量的强度成正比关系,低空急流指数不仅可以说明低空急流的脉动以及向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