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导管动脉内治疗对肝癌间质液压的影响及其与肿瘤内药物渗透的关系

来源 :中华放射学学术大会2016、中华医学会第23次全国放射学学术大会暨中华医学会第24次全国影像技术学术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sy8023z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究肝癌经导管动脉内治疗后肿瘤间质液压(interstitial fluid pressure,IFP)的变化,及其与肿瘤内药物渗透的关系. 方法:建立兔VX2肝肿瘤模型16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4只:第1组(静脉灌注组),接受耳缘静脉注入阿霉素(8 mg/kg);第2组(动脉灌注组),接受肝动脉内注入阿霉素;第3组(化疗栓塞组),接受肝动脉内注入阿霉素,随后PVA栓塞;第4组(碘油化疗栓塞组),接受肝动脉内注入阿霉素与碘油混悬液,随后PVA栓塞.在处理前至术后1小时,采用Mikro-Tip压力导管检测肿瘤IFP.IFP测量结束后处死实验兔并肿瘤取样,采用荧光免疫组化方法检测阿霉素药物渗透. 结果:处理后第1,2,3,4组肿瘤IFP分别下降5.0%±2.8、3.9%±9.0、27.1%±5.2和31.8%±7.4.第3和4组(栓塞处理组)肿瘤IFP下降明显大于第1和2组(非栓塞处理组)(P<0.001).第1,2,3,4组肿瘤内药物渗透距离分别为20.3um±3.7、45.7um±10.5、69.5um±9.3和47.9um±6.4.肿瘤IFP下降与阿霉素药物渗透显著性相关(r=0.671,P=0.004). 结论:经导管动脉栓塞降低肝癌IFP,从而间接促进肿瘤内药物渗透.
其他文献
目的 用胃癌细胞 SGC-7901 建立内源 p62/SQSTM1 稳定低表达的细胞株,探讨p62/SQSTM1 对EZH2 小分子抑制剂 DZNep 诱导胃癌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构建重组慢病毒质粒 PLKO.1-shSQSTM1 和空载体 PLKO.1,并与病毒包装质粒共转染HEK293T 细胞,收获病毒上清后感染SGC-7901 胃癌细胞,经 puromycin 筛选稳定细胞株.
Purpose: To prospectively investigate the radiation dose,image quality and clinical utility of non-enhanced chest CT acquired with a third generation dual-source CT(DSCT)using spectral filtration in p
目的 探讨低管电压(100 kV)扫描下肢 CT 血管成像(CTA)的辐射剂量、图像质量. 方法将 60 例行双下肢 CTA 检查的患者,按随机分配原则分为 A、B 两组(A 组 30 例,B 组 30 例),管电压分别采用 100 kV、120kV,管电流均采用 300 mA,采用配对 t 检验统计分析两组下肢 CTA 的辐射剂量及图像质量. 结果 扫描结束后记录 A 组 CT 容积剂量指数(C
We present a novel gold bellflower(GBF)platform with multiple-branched petals,prepared by a liquid-liquid-gas triphase interface system,for photoacoustic imaging(PAI)-guided photothermal therapy(PTT).
目的 探讨信噪比对肾透明细胞癌多b值DWI信号强度变化趋势可能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7月至2012年4月在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放射科17例透明细胞癌患者的影像学资料,其中17个肿瘤病灶,9个单纯性囊肿纳入统计.分别测量囊肿及肿瘤的各b值DWI信号强度.寻找适合囊肿呈单指数函数变化的最低信噪比(即,阈值);计算透明细胞癌各b值DWI的信噪比,并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将其与阈值比较.结果 肾囊
目的 观察“一站式”灌注-能谱成像的多个参数在肺癌射频消融治疗前后的变化,探讨其在射频消融治疗肺癌近期疗效观察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收集经病理结果证实并欲行射频消融治疗的肺癌患者30例,分别于术前3~5天和术后30~45天行病灶部位CT灌注扫描,根据原始图像重建出能谱图像,并对比术前、术后灌注参数(血流量(BF)、血容量(BV)、平均通过时间(MTT)、表面通透性(PS))及能谱参数(碘(水)基值、
目的 探讨分阶段目标教学在介入手术室护理实习生带教的实践与效果. 方法 将147名护理实习生分为观察组(74名)与对照组(73名).观察组采用分阶段目标教学模式,将实习时间分为了解阶段、熟悉阶段、强化阶段和考核阶段4个阶段,各1周时间,分别根据教学目标制定带教计划与内容;对照组采用一师一生的传统教学模式.以考核成绩与患者满意度对护理实习生带教效果进行评价. 结果 观察组的理论与操作的考核成绩(92
目的:评价血管腔内介入手术在治疗血管腔内治疗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症的临床疗效. 方法:回顾2013年11月-2015年1月锁骨下动脉盗血的病例15例,对比分析术前及术后相应临床症状改善的情况. 结果:术后锁骨下动脉盗血症状迅速缓解,血管彩超提示锁骨下动脉盗血现象消失.随访3个月-1年15例中14例支架通畅,患者无明显的锁骨下动脉盗血症状.1例出现支架内内膜增生再狭窄. 结论:血管腔内治疗锁骨下动脉盗
Purpose: To investigate whether low b-factors-based 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is helpful in assessing renal dysfunction.Materials and methods: Forty-four subjects were recruited,and classifie
目的 皮病性淋巴结炎(Dermatopathic Lymphadenitis,DL)是一种罕见的良性淋巴结增生性疾病.本文旨在探讨DL的临床病理特点及PET-CT表现特点. 方法 报道本院2例病理确诊为DL的18F-FDG PET-CT表现,并检索到国内外近10年关于DL的文献病例13例.回顾性综合分析DL的临床病理及PET/CT表现. 结果 本文2例患者都有反复发热,全身浅表淋巴结肿大,皮肤瘙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