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和寄生虫混合感染引起新生羔羊腹泻

来源 :广西兽医协会、广西畜牧兽医学会畜禽传染病学分会2017年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fei096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查明引起新生羔羊腹泻的病因。 方法:对病死羔羊进行病理剖检,取粪便进行肠道寄生虫检查,取肠内容物进行病原菌分离鉴定、小鼠致病力试验和药敏试验. 结果与结论:从粪便中检测到大量的隐孢子虫;病原菌分离鉴定及致病力试验结果显示,分离到具有较强致病力的沙门氏菌和大肠杆菌各1株.体外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分离菌同时对头孢拉定、头孢西丁和阿米卡星敏感,敏感性最高为阿米卡星;同时对青霉素G、阿莫西林、卡那霉素等8种抗菌药物耐药;沙门氏菌敏感率为29.2%(7/24),中介率12.5%(3/24),耐药率58.3%(14/24);大肠杆菌的敏感率为16.6%(4/24),中介率24.8%(5/24),耐药率62.5%(15/24);试验结果为新生羔羊腹泻的防治提供科学的参考.
其他文献
为了解近年来广西地区猪群猪瘟感染情况,为猪场制定合理的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本研究于2014-2016年对广西部分地区362份组织样品进行猪瘟的病原学检测,对2994份血清进行猪瘟的抗体检测.结果发现2014-2016年广西地区猪瘟病原阳性率分别是10.80%、7.78%、9.38%,血清抗体阳性率分别是64.86%、70.56%、86.56%,说明广西地区猪瘟的病原阳性率整体平稳,而抗体阳性率呈上升
本研究用RT-PCR方法成功克隆了9株PRRSV的Nsp2高变区基因片段与22株PRRSV的ORF5基因片段.研究表明,9株PRRSV分离株的Nsp2核苷酸同源性为77.2%~99.7%,与VR-2332的核苷酸同源性为76.6%~99.2%,与国内经典株CH-la、国内高致病性代表株TJ、JXA1核苷酸同源性分别为83.1%~90.7%,80.6%~98.2%、81.0%~98.9%,与VR-2
本研究根椐GenBank中登录的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经典株和变异株、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TGEV)、猪轮状病毒(PRoV)、猪星状病毒(PAstV)基因序列,分别设计5对引物,在建立各病毒单一RT-PCR技术的基础上,优化多重RT-PCR反应条件,建立了一种特异性强、灵敏度高的能同时检出多种病毒的多重RT-PCR检测方法.通过特异性试验证实该法能特异性的检测PEDV、TGEV、PRoV、P
应用RT-PCR方法对分离自广西不同鸽场的8株鸽源NDV广西分离株HN基因进行扩增、序列测定和分析,旨在探讨广西鸽源NDVHN基因的分子进化特点,为科学防控鸽源新城疫提供依据.结果显示,8株鸽源NDV广西分离株HN基因的ORF全长均为1716bp,编码571个氨基酸,属于强毒的C群,符合强毒株的基因长度特征.核苷酸同源性比较显示,8株鸽源NDV分离株与NDV基因Ⅵ型中的Ⅵb亚型同源性最高,为90.
鸭疫里氏杆菌病,是由鸭疫里默氏杆菌RA引起的一种主要发生于鸭的细菌性传染病,其特征是引起小鸭纤维素性心包炎、肝周炎、气囊炎.目前,广西该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且呈现出与鸭大肠杆菌、沙门氏菌混合感染的情况,发病日龄扩大化,死亡率达到5%~8%.由于RA血清型复杂,各菌株的致病性亦有差异,并且随着耐药性菌株的出现,因此,收集广西各地菌株、详细研究并掌握其有关特点和变化规律是使RA的防制水平从根本上得到改
近年来,国内一些地区流行一种非典型新城疫.从广东粤东地区某商品蛋鸡场的发病鸡群采样,接种9~11日龄SPF鸡胚后分离到一株病毒,并命名为YS株,经微量血凝和微量血凝抑制检验为新城疫病毒阳性.F蛋白的氨基酸序列分析表明,F0裂解位点的氨基酸序列为112R-R-Q-K-R-F117,且具有101K和121V,具有新城疫典型强毒株的分子特征.遗传分析结果显示分离株属于基因Vlld亚型.F和HN基因的氨基
本报告是从出血的羊肺中分离出1株菌,经对该菌进行形态鉴定、16srRNA测序、致病性试验和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鉴定该菌为肺炎克雷伯氏菌.该菌除对孢曲松高敏和对环丙沙星等5种药物中敏外,其余对强力霉素等4种药物不敏感,并且能使小鼠死亡.据此推断,该山羊死亡是由于肺炎克雷伯氏菌引起的.经过用药进行防治,其他山羊未发生死亡.
山羊副流感病毒3型(Caprine parainfluenza virus type3,CPIV3)是单股负链RNA病毒,属于副黏病毒科、呼吸道病毒属,同属的其他成员还包括仙台病毒、人副流感病毒1型和3型(HPIV1、HPIV3)和牛副流感病毒3型(BPIV3)等.本研究采用血凝抑制(HI)实验,对7个市部分规模羊场和散养户采集的共634份血清进行CPIV3抗体检测,以期初步探明CPIV3对本地区
本研究旨在通过慢病毒载体系统将EAVGP3/GP4分别转入Marc-145细胞中,建立能够稳定表达EAVGP3/4的Marc-145细胞系.采用PCR方法从EAV感染性克隆上扩增相应的病毒基因,通过酶切连接构建pLenti-EAV GP3/4-CMV-Hygro.将重组质粒与慢病毒包装质粒VSVG和psPAX2共转染293T细胞,包装表达EAV GP3/4的慢病毒,并用其感染Marc-145细胞.
为了研究牛支原体广西分离株的致病性,试验采用10株牛支原体广西分离株(G12、BS2、LA、GL1、BS1、NN4、NN5、GL3、NN1和GG)进行同等剂量注射到7日龄的健康SPF鸡胚尿囊腔上,连续培养7天,观察胚体的生长变化情况,同时收集尿囊液进行PCR鉴定.结果表明,10株牛支原体分离株都表现为100%的感染率,鸡胚病死率为10%~50%,尤其以BS2攻毒的病死率最高;死亡胚中,其胚体表面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