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景明:艺术人类学视野中的庄河剪纸

来源 :北京舞蹈学院建校60周年暨中国艺术人类学国际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ngbatian9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连庄河剪纸是创作者为了满足自身的精神需要和爱好而创作的,随着人们对剪纸认识的提高,可以在很多场合下美化生活,进而推及到其他人的使用、欣赏与收藏.创作者将身边的事、当地风俗民情、城市风貌、新农村建设等事象通过剪纸形式向人们展示,体现了民间最淳朴的审美观念和精神品质.任何一种民间美术种类在发展过程中都体现出一定的艺术特征,庄河剪纸作品也是如此,创作者将现实中所观察到的事象与传统的题材凭着感情和直观印象进行创作,从而形成浑厚、粗犷、质朴、夸张、简洁、明快的艺术风格,反映了创作者朴实无华、精益求精的精神.
其他文献
此论文在舞蹈创作的民族审美和民族风格的范畴和文化环境下,以创作中的"真人"为媒介来论述和梳理何为舞蹈创作美学之条件.这个"真人"构成舞蹈创作美学之条件为三点:第一、创作者的文化"缘"以及作品可被存在的关系"缘".第二、创作者的心理和舞蹈原理技术的文化"原"以及为作品构建理性"原"的客观存在.第三、创作者与舞者的文化"圆"是否对位和默契,以及舞者自身特性和作品其他相关人员的文化"圆"是否能共同推动舞
本文根据田野调查、僧人访谈并结合有关藏文史料,对藏传佛教萨迦寺密宗金刚舞的历史传承与艺术特征所作的一个有关宗教舞蹈人类学的田野考察与研究综述.
中国传统哲学的"天人观"、"虚实观"、"气韵观"对中国龙舞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龙舞的发生发展在本质上可视作中国哲学思想最生动、最直接的形象表达.对中国龙舞的关注不应仅停留于舞龙过程的呈现,还需聚焦这些物化形式后丰富的精神蕴涵和独特的思维方式.本文以中国龙舞的重要代表——铜梁龙舞为切入点,试从中国传统哲学观的角度关照这一享有"中华第一龙"美誉的龙舞样式,以揭示龙舞艺术所积淀的民族审美特征与文化精神
民间乐舞以其悠久的历史传统、广泛的群众基础、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以及与宗教仪式、节日庆典密切的依存关系,在民族文化认同中发挥着其他艺术品类难以替代的重要作用.跨界民族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一个特殊的群体,其文化认同因在地缘政治、周边外交和维护边疆稳定中具有特殊意义而受到学术界关注.本文将以景颇族最大的集体歌舞活动"目瑙纵歌"为个案,分析、解释作为民族文化符号的民间乐舞,如何以鲜明的教育功能保障民族文化认
岭南曾有多次大移民的历史,从而使得其文化具有多元性.岭南民间舞蹈千百年来扎根于岭南,同样既有本土特色又有移民带来的融合与发展.面对物质和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这些原本属于民间的舞蹈样态会发生怎样的变化?面对这些变化又该如何保护、传承与发展它.笔者从09年开始对广东的民间舞蹈做现状调查,本文正是基于调查基础上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与思考,介绍了岭南民间舞蹈分布特点及成因,分析了岭南民间舞蹈的现状,以汉族民
赣南宁都中村傩舞,是以祈福纳吉为目的、以戴面具为搬演特征的请神敬祖的民间祭祀仪式活动,它原始蛮赫、古朴粗犷、娱人娱神,是赣南客家地区唯一发现的傩文化遗产.宁都中村傩舞蕴藏着包括民俗、艺术、宗教等广泛丰厚的历史文化价值,折射出客家人民的思维方式与价值取向,是积淀厚重的客家传统文化宝库.本文主要通过对宁都中村傩舞的实地考察,着重对其背后所蕴藏的深层次的文化意蕴进行解读,并对其在现当代文化语境下的发展提
象脚鼓广泛分布在云南省的不同民族和周边国家在南亚及东南亚广泛流传.就象脚鼓在我国不同民族的现状来分析,无论是人鼓合一的鼓舞还是作为主要道具、演奏乐器的鼓乐,都俨然成了不同民族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就象脚鼓而言,无论是鼓乐、鼓舞还是象脚鼓的制作工艺,都是民族民间文化灿烂的艺术瑰宝.有关象脚鼓的记载最早是明代李思聪与钱古训的《百夷传》,具有悠久的历史.傣族的象脚鼓舞已被列入非物质文
汉画像是一片广阔的天地,是汉代人幻想的死后世界的图像显现,从中不仅可以窥见汉代人的世俗生活及乐舞形式,更能感悟出他们精神生活的思想意识和宗教信仰,其中道家和道教思想的影响尤为透彻。研究汉画像舞蹈首先是属于图像学的研究范畴,笔者选定的了审美这个出口。从研究汉画像图像为入口,探析道家和道教思想对汉画像审美意识上的渗透,并最终在这种宗教性的审美意识的关照下回归到汉画像舞蹈身体语言的审美问题上来。在这条路
云南26个族在长期发展中因彼此之间的血缘、地缘、业缘关系建构了多民族文化交融的密切关联,其生产生活中的传统舞蹈丰富多彩,互为影响渗透、互为吸收借鉴,形成了多民族舞蹈文化交融的特殊格局.本文以嵩明花灯歌舞为例,分析了这一跨民族传统舞蹈的历史足迹和文化创新:从多种并存到一种为主、从民间"官"办到"政府"公办、从村民自娱自乐到国际共庆、从内容不变到形式多样、从汉民族独享到多民族共跳、从原先的自娱自乐、口
乳源瑶族刺绣中一个重要的走兽形纹装饰纹样的来源及象征意义一直众说纷纭,基于视觉思维、艺术符号学理论,笔者尝试将各创造象征观点进行视觉造型对比分析,从视觉造型上探寻瑶族先民创造设计该纹样的象征意义,进而厘清其模糊的符号语义,重新审视其传达的符号性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