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加拉湾加热源与中国夏季降水之关系研究

来源 :第30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uwut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利用中国长江中下游地区189站地面降水资料和1974~2003年NCEP再分析月平均OLR资料(1978、1988、2001为缺测),采用相关分析的方法,分析了中国夏季降水与OLR的关系,得出结论:夏季孟加拉湾OLR与同期中国长江中下游地区降水之间存在比较好的反相关关系,即当孟加拉湾地区OLR为低值时,该处加热场会比较旺盛,相应地,中国长江中下游地区降水会有所增加;反之,亦然.而且夏季孟加拉湾OLR与同期长江中下游的浙江和重庆地区的降水反相关关系更为明显,通过显著性检验,分别达到0.05和0.1的信度.孟加拉湾地区的加热源通过印度夏季风来影响长江中下游地区的降水.当孟加拉湾热源异常强(弱)时,印度夏季风偏强(弱),向长江中下游地区进行强(弱)的水汽输送,而东亚热带季风偏弱(强),南海季风水汽输送偏弱(强).利用小波分析的方法,分别对夏季孟加拉湾OLR与同期长江中下游地区的降水时间序列进行小波变换,得到各自的小波系数与小波方差,得出结论:在多时间尺度的周期特征上,夏季孟加拉湾加热源与长江中下游地区降水序列之间有不同程度的吻合.
其他文献
利用CMIP5(Coupled Model Intercomparison Project phase 5)中的17个模式,基于历史试验(historical)、RCP4.5以及RCP8.5排放情景下的模拟结果,分析了东亚夏季降水及东亚高空急流的时空分布特征.分析结果发现:模式结果能较好模拟出东亚和西北太平洋地区降水和高空纬向风较强的年际变率,以及东亚雨带降水异常和东亚高空急流南北偏移之间的相关关
基于1979-2011年欧洲中心ERA-interim月平均再分析资料,采用倒算法计算了夏季青藏高原及周边地区大气热源和水汽汇,并通过REOF分析其空间分布特征,划分了不同的热源区域,最后对比分析各区域的热力特征及其对东亚环流和降水的影响.结果表明:夏季青藏高原及周边地区热源空间分布复杂,局地特征显著,不同区域热源异常具有显著的差异性,其对降水的影响也同样具有显著的区域差异性.其中,高原西北侧热源
基于北京市海淀区2004-2007年夏季(6-9月)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逐日腹泻疾病发病资料和同期地面气象观测资料,首先采用经典方差贡献分析技术分析了逐日发病人数与气象要素的相关性,选取方差贡献较大的要素作为预报因子,然后根据概率积分方法将发病人数划分为5个级别,采用回归方法分别建立了不同预报时效的预测模型,并检验历史样本的拟合结果.研究结果表明:(1)腹泻疾病发病人数与湿度、风速、气温均呈显著的正
气候不仅是支撑旅游活动的资源,其本身也是重要的旅游吸引物.因而,游客对于旅游目的地的气候及变化非常敏感,其在进行旅游决策时往往将气候作为一个重要考虑因素.根据前人的研究表明海南旅游客流量变化受气候因素,特别是受气温影响明显,11月-次年3月为旅游旺季,4月-10月为淡季.旅游季节性特征实际上是旅游需求变化的结果反应.本文在参考吴普和Winston建立的引力模型及相关数据的基础上,选择各客源地到海南
本文深入分析基层气象科普设施与资源现状,指出基层气象科普设施与资源利用中存在着调配能力薄弱、设计模式化、共享共用不协调和投资主体单一化等影响气象科普工作的突出问题,分析其形成原因,探讨解决措施和对策,建议遵循气象科普规划、结合“科学素质纲要”实施、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合作,注重气象科普设施与资源建设可行性研究,大力推进其科学高效配置,以更好地支持气象防灾减灾科普,满足提升全民素质需要.
本文通过分析2013年6月29日-7月5日的一次东北冷涡系统,发现冷涡东侧的高压脊形成阻塞形势,东侧偏南急流和西侧西北急流的共同作用,是造成冷涡移动方向为偏北移,并在黑龙江中西部维持直至衰亡的两大重要因素.东侧具有阻塞形势的冷涡,冷涡的移向为北上,东移较少.冷涡的形成和消亡与高层阻塞形势的建立和消亡相关.同时冷涡的活动可能与副高脊线南北活动相关.偏南暖湿急流的水汽输送和冷涡中心西南的干切入是冷涡活
随着全球变暖,极端事件频发,国际经济的飞速发展,及经济结构日益多样化,气象灾害带来的经济影响愈来愈大.台风灾害作为中国高影响天气之一,给沿海省市造成巨大直接经济损失.2008年江苏省台风灾害给当地经济带来巨大影响,造成直接经济损失值5.7946亿元.本文以2008年江苏省台风灾害为例,基于投入产出模型及乘数原理,评估台风灾害造成的产业关联间接经济损失、劳动者报酬乘数效应、国民收入乘数效应及就业乘数
地质灾害的发生与天气变化有着密切联系,为此山西省政府提出,国土、气象、水利等部门之间应联合监测与信息共享,建立监测与群测群防相结合的地质灾害气象监测预警体系.比如说要在滑坡、泥石流易发地带建立自动气象站、天气雷达、风廓线雷达等监测设施,通过对实时监测数据进行分析,研究地质体变形发展趋势,适时发出预警预报信息,建设形成比较完善的地质灾害监测网络、信息系统、预报预警系统和应急指挥平台系统.
本文利用WRF模式输出的高时空分辨率资料对东亚副热带高空急流南侧的中尺度扰动进行了研究,并结合动力学理论,给出了可能的机理.对高空急流南北两侧的纬向风时间序列进行小波分析得出,急流南侧容易出现高频扰动,而急流核及急流北侧不易出现高频扰动.通过分析南侧出现高平扰动时的西风增量的时空分布发现,高空急流南侧包含大量中尺度扰动,这些扰动的时空分布具有波动特征.进一步使用拉格朗日Rossby数、Richar
利用NCEP再分析资料(1°×1°)对2012年5月10日傍晚发生在甘肃岷县的冰雹暴雨灾害进行了天气学分析和物理量的诊断,并探讨了一些强对流参数对此次冰雹暴雨的指示意义.结果表明:欧亚大陆中高纬“两脊一槽”的大气环流背景形势为此次冰雹暴雨提供了有利的大气环流背景;冰雹暴雨发生前,对流层低层暖湿气流、高层冷平流,为强对流的发生提供了充足的水汽和不稳定能量;对流层高层的干侵入加剧了大气的不稳定性,有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