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公众参与的哈尼族传统村落保护发展初探

来源 :第21届中国民居建筑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ngyang01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针对当前传统村落快速消失的现实状况,以调研法和访谈法,对红河哈尼梯田遗产区申遗成功后传统村落的规划实施展开比较研究,从管理政策、实施评价等层面分析遗产区传统村落保护发展过程中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社区参与的保护发展模式,探讨社区营造在当代传统村落发展演变中的作用和机制.
其他文献
城市规划史英文期刊《规划视角》(Planning Perspectives)是关于历史、规划和环境的首本国际期刊,力图为探究规划行为、规划方案和规划师等历史的学者构筑一处全球范围多学科
在中国近代城市规划知识逐渐成形的发展过程中,由西方列强主导和引入的各类城市建设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运用内容分析和数理统计相结合的方法,选取商埠、马路和公园三个
会议
本文通过对公共住宅及新城概念、1979年以来中国有关保障性住房研究成果及其政策、措施的历史沿革的梳理,明确中国保障性住房体系的完善过程;通过对公共住宅与新城规划关系的
会议
国内外针对城市规划体系和城乡二元结构的文献主要从城乡二元经济结构模型分析、城市规划体系跨国别研究和中国现状规划体系研究出发,缺少城市规划体系对于城乡二元结构的作
会议
坊市规划制度变革是研究中国古代城市规划制度演变的关键,同时也是反映坊市制变迁的一个重要侧面.本文结合唐都长安、五代后周都城开封分析唐至五代"坊空间"的形态变化,认为
本文选取西方规划史研究的两大学术组织,即国际规划史学会(IPHS)和美国城市与区域规划史学会(SACRPH),以及两大学术期刊《规划视角》(Planning Perspectives)和《规划史期刊
会议
作为中国封建社会的最后一个盛世,康乾时期对历史文化遗产不遗余力地进行保护,其中以宫殿、楼阁、寺庙、苑囿、陵墓等为主要表现形式的建筑遗产是重要部分.虽然没有诞生现代
通过对三代至秦汉时期18个都城中的手工业作坊进行量化统计,分析其空间构成、分布位置及演变的特征,发现早期都城中手工业作坊内不仅包含生产空间,还有生活空间、墓葬空间和
在20世纪50年代末兴起的日本新城建设热潮中,铁路对于新城的开发及建设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以大阪千里新城为借鉴,研究大阪急行电铁对于新城开发的影响以及推动,通过研
茶马古道作为中国古代西南地区汉藏交流、贸易最重要的纽带,一些沿途地区依托其设置的驿道形成了以商品交换为主的集市.以雅安地区传统场镇聚落望鱼古镇为例,该古镇因茶马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