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中风患者住院安全及护理干预

来源 :2014甘肃省中医药学会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anj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脑中风患者在位院期间发生意外的原因,寻求有效的防范措施,提高护理质量,规避医疗风险及纠纷.方法:对2010年3月至2014年2月本科住院病人回顾研究.结果:患者意识、感知障碍、心理、药物、外部环境等因素容易造成意外.结论:提高认识,加强有效的安全防范措施能有效降低、甚至杜绝住院患者意外发生.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CD38+细胞在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患者骨髓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患者初发未治及化疗后完全缓解时骨髓组织中CD38+细胞的表达情况.结果:30例急性髓细胞白血病初发未治组骨髓组织中CD38+细胞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同一患者完全缓解组,两者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CD38+细胞与急性髓细胞白血病的发生、发展及预后存在一定关联.
目的:观察蝎毒多肽(PESV)干预NOD/SCID小鼠模型体内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融合蛋白p210、Bax表达水平变化.方法:应用K562细胞注入经过铯-137源照射的NOD/SCID小鼠体内,建立CML NOD/SCID小鼠模型;对实验小鼠随机分组,用ELISA法检测PESV治疗后小鼠体内融合蛋白p210表达水平,流式细胞仪检测小鼠Bax表达水平.结果:PESV能够抑制模型小鼠体内p210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primary immune thrombocytopenia,ITP)多有"正虚邪实"的病机特点,本研究采用注射APS方法建立小鼠ITP模型,将实验小鼠分为5组:即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泼尼松组、维血宁组、补气消癜汤组,观察了补气消癜汤对小鼠外周血血小板计数、骨髓巨核细胞总数及产板巨核细胞数的影响,并应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法(ABC-ELISA法)测定了中药复方补气消癜汤对
文章通过病例介绍了ITP的发病机制,分析了ITP的治疗,并总结了ITP患者应用TPO的作用机制。应用TPO可以补充体内的TPO水平,诱导巨核细胞分化成熟,产生血小板,达到治疗目的。案例1中患者在应用糖皮质激素后无效,案例2患者既往应用糖皮质激素不良反应明显,故应用TPO治疗。案例1患者应用7天后血小板即上升明显,案例2患者应用14天后血小板上升至安全范围,此2例在应用TPO 14天后均达到治疗效果
NOD/SCID小鼠在目前的白血病研究中应用的越来越多,如何获得良好的模型在研究中至关重要,通过对文献分析和笔者的造模经历,笔者认为细胞株在小鼠体内的增殖能力强弱和一些相关因素与造模成功关系密切.综合文献报道及所收集的病例和处理细胞过程中出现的情况,认为造模的成功与否,虽然有很多的因素,但与细胞在小鼠体内的增殖能力关系密切,因此如何收集到或者培养出具有较强增殖能力的细胞株是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探讨的,
急性白血病是造血系统常见的恶性克隆性疾病,化疗是其主要治疗手段,可缓解患者临床症状,延长其生存时间。但化学药物在杀死白血病细胞的同时也损伤人体正常组织细胞,导致消化道反应等毒副不良反应,恶心呕吐是其最常见的消化道反应症状,严重者可引起脱水、电解质紊乱,甚至影响化疗的继续进行,明显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及治疗过程。白血病化疗性消化道反应据其症状应属中医“胃痞”、“呢逆”、“呕吐”等范畴,其病机主要是由于
目的:以PTH,β2MG和SCL-90测定,探讨不同的透析方式的效果评估。方法:选取在我院诊断为尿毒症并行透析的患者150例,分为三组,单纯行血液透析患者、血液透析间断行血液透析滤过患者和行腹膜透析患者各50例,检测并比较各组患者一年内每个月份血液中PTH和β2微球蛋白的浓度。
会议
目的 调查2006-2011年南开医院临床分离的病原菌的菌谱和耐药特征,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方法 采用bio-Merieux VITEK-ams自动鉴定仪对我院临床分离的菌株进行细菌鉴定,采用纸片扩散法(K-B法)进行药敏试验,按CLS1 2005-2010年标准判定药敏结果.结果 临床分离的10891株菌中,革兰阴性菌6896株(63.32%),革兰阳性菌2957株(27.15%),真菌1
会议
目的:分析精神科护理安全的诸多安全隐患,探讨有效的防范措施.方法:落实护理安全管理制度、规范护理工作流程,制定相应的护理安全管理措施,加强对护理工作人员的安全防护教育.结果:通过排除安全隐患,加强安全管理,降低了精神科护理工作人员的工作风险,维护了护患双方的合法权益.结论:对精神科常见护理安全隐患进行有效防范,有效地保障了护理工作人员和患者的安全,提高了护理水平和质量.
目的:分析采用中医辨证护理干预周围性面瘫患者的方法和效果.方法:选取113例周围性面瘫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其一般资料,中医辨证分型及辨证施护的方法,分析其效果.结果:采用中医辨证将面瘫患者分为风寒袭络证、风热袭络证、风痰阻络证、气虚血瘀证,辨证施护后患者症状改善良好,面部功能活动改善显著.结论:护理人员根据面瘫患者不同的病症表现,采用中医辨证施护,能够更有针对性的指导患者进行治疗及功能锻炼,对于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