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PLC法测定穿山龙中五种化学成分

来源 :2016首届中国中药资源大会暨CSNR中药及天然药物资源研究专业委员会第十二届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yehanx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建立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穿山龙中薯蓣皂苷、原薯蓣皂苷、伪原薯蓣皂苷、甲基原薯蓣皂苷和纤细薯蓣皂苷的含量.方法:采用WatersC18 (250mm×4.6mm,5μm)色谱柱,Securityguard-C 18(4.0mm×2.0mm,5μm)保护柱,流动相为乙腈(A)-水(B),梯度洗脱(0~10min, 25%A~27%A;10~16min,27%A~35%A;16~20min, 35%A~44%A;20~35min,44%A~54%A;35~40min,54%A~56%A),流速1.0mL·min-1,检测波长:210nm,柱温:30℃.结果:甲基原薯蓣皂苷在0.636~9.54 μg内,原薯蓣皂苷在1.0~15.6μg内,伪原薯蓣皂苷在1.16~17.4 μg内,薯蓣皂苷在0.505~7.575 μg内,纤细薯蓣皂苷在0.52~7.63 μg内与峰面积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0.9996,0.99992,0.99998,0.99978,0.99967.供试品含量测定表明不同产地的穿山龙药材中活性成分的含量差别较大.结论:该方法简便、准确、重现性好、为穿山龙药材的质量控制提供了参考.
其他文献
采用HPLC法对采自不同产地的21份华重楼样品进行重楼皂苷Ⅶ,偏诺皂苷-3-O-β-D-glu(1→3)[α-L-rha(1→2)]-β-D-glu(PGGR)、重楼皂苷H、重楼皂苷Ⅵ、重楼皂苷Ⅱ、重楼皂苷Ⅰ、纤细薯蓣苷,重楼皂苷Ⅴ含量测定,用SPSS 22.0分析软件对皂苷类化学成分进行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发现不同产地重楼样品中的重楼皂苷含量合格率较低,华重楼皂苷种类以偏诺皂苷类成分为主;
目的:考察丹参药材炮制大生产过程中指标性成分丹酚酸B的含量变化及损耗情况.方法:进行10批次丹参饮片炮制生产,应用HPLC方法,在生产过程各主要工艺点进行跟踪取样测定丹酚酸B的含量并计算损耗;同时在其中一个批次药材炮制大生产中,检测每个工艺环节对丹酚酸B含量的影响.结果:原药材、水洗药材、润透药材和切片4个取样点丹酚酸B平均含量分别为6.83%,4.72%,4.46%和3.55%,相对药原材损失情
目的:考察夏枯草苗期齐墩果酸与熊果酸含量的动态变化.方法:采用HPLC法测定夏枯草苗期第0-60d样品中齐墩果酸与熊果酸含量的动态变化规律.结果:齐墩果酸与熊果酸含量变化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趋势;熊果酸在夏枯草苗期生长第30d含量最高,高达1.64mg/g,是第0天含量的7.81倍.结论:齐墩果酸与熊果酸在夏枯草苗期生长至六月下旬含量最高,本研究为夏枯草幼苗药用或食用提供一定的参考.
目的:采用创新技术对羊蹄甲属三种易混淆植物(洋紫荆B.variegata L.、红花羊蹄甲B.blakeana Dunn和羊蹄甲B.purpurea L.)的化学成分和活性成分进行研究,为羊蹄甲属植物的科学开发利用提供依据.方法:运用液质技术和在线HPLC-DAD-MSn-TF-FLD转铁蛋白(TF)结合活性筛选系统对羊蹄甲属三种植物的化学成分和活性成分进行研究.结果:化学成分和活性成分研究结果表
桦褐孔菌是一种具有较高药用价值的大型真菌,其对癌症、糖尿病、艾滋病等均具有很好的疗效。本文对桦褐孔菌的分类、化学成分、药理活性及国内外的开发现状进行了综述,并对桦褐孔菌资源的开发利用、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目的:对圆柚酮治疗慢性肾脏疾病的药效进行评价,阐述益智补肾缩尿的物质基础。方法:采用腺嘌呤诱导的CKD大鼠模型,对益智中圆柚酮的肾损伤保护作用进行研究,分别测定24小时尿量、尿蛋白(UP24h)、血尿素氮(BUN)、血肌酐(Scr)、硫酸吲哚醇(IS)的含量以及对肾脏病理切片进行观察,以确定圆柚酮对CKD的治疗作用。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圆柚酮各剂量组大鼠肾组织病理切片形态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其中圆
鱼腥草又称蕺菜,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分布于长江流域以南地区,主产于浙江、江苏、安徽、福建等省。在民间,鱼腥草作为一种药食两用的野菜,深受人们的喜爱。鱼腥草具有清热解毒、消痈排脓、利尿通淋等功能,用于肺痈吐脓、痰热喘咳、热淋、热痢、痈肿疮毒、咽喉乳蛾、痔疮脱肛等症,被誉为"中药中的广谱抗生素"。以药食两用植物鱼腥草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硅胶、Sephadex LH-20等柱色谱和高效液相色谱技术对其95
以庐山野生蛇足石杉成年株新生枝茎为材料,建立组织培养无性繁殖系及其能累积有效成分石杉碱甲的培养物.运用植物离体培养诱导叶状体器官发生与增殖,TLC法检测叶状体提取物中的石杉碱甲.结果表明:筛选到叶状体诱导培养基6,7-V+ IAA0.5mg.Ll,诱导率50%;叶状体继代培养基为:不加激素的MS基本培养基,但蔗糖用量20g/L,55d收获叶状体生物量的相对增殖率达1362.6%(即收获量是接种量的
目的:测定儿茶酚香豆素清除自由基的能力,研究儿茶酚香豆素清除自由基的作用机制。方法:测定不同浓度的4-取代、8-含氮氢键受体和单甲基化系列儿茶酚香豆素对DPPH,ABTS+自由基的清除率,绘制浓度-清除率曲线,结合文献报道的酚类化合物清除自由基的作用机制,研究儿茶酚类香豆素清除自由基的作用机制。结果:所有被测儿茶酚香豆素化合物都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活性,其清除ABTS+自由基的能力强于DPPH的。当引
白芨属(Bletilla.Rchb.f.)植物是兰科植物中最具有经济价值的类群之一,全球白芨属约有6种,我国有4种.白芨药用历史悠久,具有止血、抗菌、消肿、抗肿瘤、生肌敛疮等功效,开发潜力巨大.近年来由于大量采挖及生境破坏,白芨属植物野生资源量急剧减少.同时,由于白芨属小品种药材,基础与运用基础研究较弱,资源短缺、栽培方式粗放、质量标准与控制技术滞后已严重制约白芨产业可持续发展.本文对目前白芨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