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壁碳纳米管的场离子显微镜观测

来源 :第八届中国场致发射与真空微电子学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2712323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单壁碳纳米管的顶端表面结构对场发射特性有很大影响.本文作者利用场离子显微镜(FIM)观测了单壁碳纳米管的氦场离子显微镜像.
其他文献
句法规则自动推导一直是计算机语言学界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本文研究了句法规则自动推导的内涵、目标及发展趋势,重点分析了近年来国内外句法规则自动推导的典型方法,为该领域研究工作提供了必要的借鉴素材.
传统的手工排课的方法在效率和合理度上存在较大的缺陷.而利用单纯的遗传算法和蚁群算法则存在着计算时间过长和易导致早熟收敛等缺点.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将蚁群算法与遗传算法相结合,结果发现使用蚁群遗传算法,可以有效地减少搜索空间,使种群在遗传过程按规则分区,在区间中喷洒信息素,染色适应度与种群区间交互,形成正反馈系统,驱动整个算法得到排课较优解.测试结果表明,蚁群遗传算法较大提高了高校排课系统中的效率
聚类结果和先验知识之间往往存在某种不协调性,背景知识的合理利用可以降低这种不协调性,提高聚类效果.本文从粒计算的原理出发,利用背景知识,证明了粒的负关联保持性,即将“细”粒度层次上的背景知识扩展到“粗"的粒度层次上,从较“粗”的粒度层次上考察问题,降低搜索空间,提高了求解速度,并据此提出了基于粒计算原理的概念聚类算法CO-GrC算法.最后,通过实验验证了算法是有效地,且时间效率得以提高.
本文研究了用涂敷法制备碳纳米管场发射阴极的工艺,热解法获得的碳纳米管经过研磨,再与粘合剂、有机溶剂混合,直接涂敷在硅基底上,用二极管结构测量了其场发射特性,其开启电压为1.02V/μm,电流密度在4.5V/μm时达到了6.8μA/cm.在磁场下进行表面处理,开启电压提高到2.79V/μm,但最大发射电流有很大提高,可能缘于在磁场的作用下,碳纳米管的取向、分布状态发生了变化.
在对基于粒计算的属性约简算法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根据属性相关度的概念,提出了一种改进的基于粒计算的属性约简算法.该算法通过计算条件属性与决策属性之间的相关程度,并结合核属性的相关度,最终得到约简属性集.理论分析和通过转子故障决策表的约简结果表明,该算法可获得较优的约简属性集.
催化热解法生长出的CNTs阵列含有无定型碳以及包裹于其中的铁颗粒,形成屏蔽层而影响了CNTs电子发射能力.纯化CNTs是该研究工作中的重要环节,针对催化热解法生长的CNTs,其杂质主要含量是金属性的催化剂颗粒和无定型碳,因而先氧化再用弱酸处理是纯化步骤中的重要环节.利用三步纯化处理后的CNTs具有更低的开启电压,更强的电子发射能力.
以苯为碳源、氢气为载气、二茂铁为催化剂前驱体,采用流动催化剂法制备出高质量的多壁纳米碳管薄膜状材料.微观形貌观察(SEM、TEM)表明,该产物由定向性好、平均直径~6nm的多壁纳米碳管所组成.在高真空条件下,片状或纤维状多壁纳米碳管样品都表现出优异的场致发射性能.
使用分子动力学方法对单壁碳纳米管高温下的结构进行了计算机模拟.对扶手椅结构(10,10)和(20,20)的单壁碳纳米管进行了模拟,结果表明,碳纳米管开头端由于能量弛豫过程,直径比内部略大,在温度逐渐升高之后,构成纳米管的碳原子逐渐偏离晶格位置,小直径的碳纳米管在至少3000K温度之下结构是稳定的;直径小的碳纳米管的高温热稳定性比直径大的碳纳米管要好.
碳纳米管(CNT)作为场发射阴极(FEC)具有很好的性能.我们研究了利用粉末状碳纳米管制作CNT-FEC的方法和它的性能.文中涉及涂布方法、纯化方法和表面处理方法,主要关心的性能为电子发射均匀性、电流密度和寿命.
在硅基底上利用低压化学气相沉积法生长出碳纳米管薄膜.基底上涂敷有一层氢氧化铁溶胶薄膜,氢氧化铁在氢气还原下成为纳米尺寸的催化剂FeO颗粒簇,在适当的温度下通入乙炔气体,便生长出碳纳米管.不同的氢氧化铁溶胶浓度决定了不同尺寸的催化剂颗粒簇,从而决定了碳纳米管薄膜的生长密度.不同密度的碳纳米管薄膜具有不同的场发射特性.扫描电镜分析结果和场发射特性测试结果表明生长密度较低的碳纳米管薄膜具有更低的工作电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