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癌淋巴结转移的规律及在外科临床中意义的研究

来源 :第8届全国胃癌学术会议暨首届阳光长城肿瘤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ctast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胃癌淋巴结转移的规律及在外科临床中的意义. 方法 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3月至2012年3月3年收治的920例根治性胃癌的临床资料,对淋巴结转移的特点与TNM分期、癌灶的大小、癌灶的部位、手术方式和Borrmann分型的关系进行了分析. 结果 920例胃癌患者中,640例出现淋巴结转移,转移率为69.57%(640/920),收集淋巴结为21436枚,平均每例为23.3枚;TNM分期中ⅢC期和Ⅳ期淋巴结转移率均为100%,癌灶直径大于7厘米的胃周淋巴结转移率最高,上部癌(U)中淋巴结转移率较高依次是No.1(34.21%),No.3 (29.87%),No.2(23.42%)和No.7(20.36%);中部癌(M)中淋巴结转移率较高依次是No.3 (33.75%),No.4 (26.17%),其中No.4d为19.59%,No.4Sb为21.58%,No.4Sa为9.56%;No.7 (21.63%)和No.1(18.13%);下部癌(L)中淋巴结转移率较高依次是No.6(34.27%),No.3(32.23%),No.4(26.36%),其中No.4d为30.54%,No.4Sb为24.58%,No.4Sa为0.86%和No.7 (22.25%),在84例早期癌中18例出现淋巴结转移(2 1.43%).D3式淋巴结清扫的淋巴结转移率都高于D1式和D2式淋巴结清扫,Borrmann分型中Ⅳ型淋巴结转移发生率最高.结论 胃癌淋巴结的转移规律与胃癌灶的部位和恶性程度有关,进展期胃癌的根治术至少应行D2以上的淋巴结清扫术(包括D3手术)才能达到根治的目的.
其他文献
会议
会议
会议
文章介绍了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在GLP样品测定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测定值是否准确直接影响到毒性评价的真伪.要求仪器的测定结果准确,能代表样品的真实情况.仪器的性能验证目的是确认仪器的状态,是否符合出厂要求,结果是否可信.为了保证样品测定准确,进而定期要对仪器进行性能验证,验证前要出具验证方案,是否能满足该仪器的性能指标范围,是否能体现仪器的状态情况.操作人应该是GLP内的人员,或者由工程师共同完成,
文章阐述了药品的毒性检测和临床前安全评价是新药研究开发的一个十分重要环节,是确定新药安全性能指标并降低其毒副作用的重要技术手段,同时也是评价药品能否进入临床阶段的一个主要指标.指出历史上发生的许多药害事件,包括美国磺胺事件、法国有机锡惨案、西德"沙利度胺"反应停事件及日本氯碘喹啉事件等,就是由于没有进行临床前安全性评价或者限于当时条件,没有进行充分完善的安全性评价所造成的.在另一方面,临床前安全性
会议
会议
目的:为了解胃肠癌患者围手术期菌群失调与腹泻的情况.方法:本研究收集了2012年1月-2012年12月共收集总计159例胃肠癌患者,其中胃癌72例,结直肠癌87例(残胃癌,间质瘤等未列入).其中术后腹泻18例:胃癌2例;结直肠癌16例.观察指标:1.经病理确诊;2.入院时检查便常规、球杆比(是否已存在潜在菌群失调);3.仔细询问病史,有无便血、腹泻、排便规律变化等;4.如发牛腹泻,复查便常规、球杆
目的 观察体外化疗后残余胃癌细胞是否具有肿瘤干细胞的特征.方法 用30μg/ml的5-Fu对胃癌细胞SGC7901体外冲击化疗3周期,对比化疗后残余细胞(SGC7901/Fu)和其母细胞株细胞形态、化疗耐药性、肿瘤干细胞特性等方面的差异.结果 和SGC7901相比,SGC7901/Fu呈现出间质质细胞形态.SGC7901/Fu细胞中效药物浓度升高[0.46μg/ml±45,p<0.05],裸鼠体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