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动力作用下鲜红斑痣血管中单态氧产量的数学模型分析

来源 :中国光学学会2004年学术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ulin37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鲜红斑痣(Port Wine Stain, PWS),又称葡萄酒色斑,是一种先天性的、良性的、不自然消褪的血管畸形,多见于面部。多种治疗方法如手术、冷冻、放射性元素贴附等不能彻底治疗疾病,有疤痕形成等副作用。光动力疗法治疗鲜红斑痣可以在消除病灶的同时,最大限度地保护皮肤的正常结构,有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本文用数学建模和结果仿真计算的方法,呈现光动力疗法治疗鲜红斑痣中,各种相关因素对单态氧产生的影响。 方法:分析光动力疗法治疗鲜红斑痣时血管中单态氧的形成过程,建立数学模型,进行仿真计算。 结果:得到了血管内1O2 的分布规律、激光剂量的变化对血管内1O2 浓度的影响、光敏剂浓度的变化对血管内1O2 浓度的影响、及病变类型对血管内1O2 浓度的影响的仿真结果,为临床治疗的剂量调整提供一定的依据。
其他文献
目前,大功率的激光二极管棒以及由激光二极管棒组成的激光二极管堆〔Laser Diode Stack)在大功率固体激光器等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本文介绍了一种新型的大功率激光二极管棒光束耦合技术.
采用偏振合束泵浦光的方法,用两支2W的泵浦半导体激光器产生了接近4W 的808nm 波长的泵浦功率,用其泵浦由Nd:YAG 晶体制成的一种4 反射面的半非平面单块固体环形激光器。通过对泵浦光与输出激光方向上的分离,使得输出的1064nm 波长的激光中比较干净地去掉了剩余的808nm 波长泵浦光成分,得到了单模和单频且功率和波长都十分稳定的超过2W的1064nm 波长的红外激光辐射。利用长度为30m
实验发现,环形激光束在非线性克尔介质中传输时,当入射光超过一定功率时,光束产生多级自聚焦现象,传输过程中光斑出现分裂现象;理论上,建立一光束模型,通过数值求解非线性SchrOdinger方程,得出光束在一定功率之上会产生自聚焦和光斑分裂现象,并详细讨论了环形斑激光束在非线性克尔介质中的传输特性。
锁模飞秒激光脉冲经过光子晶体光纤(PCF)扩谱产生的超连续光学频率梳用于光学频率测量时要求脉冲-脉冲之间相位相干。本文对光子晶体光纤扩谱产生的超连续光学频率梳的脉冲-脉冲相位相干性进行了实验研究。将光子晶体光纤的输出光分成两路,形成麦克尔逊干涉仪,仔细调节干涉仪的两臂使光程差恰好等于飞秒激光器的腔长,保证相邻的两个光脉冲在时间和空间上重合。使用芯径为2.0μm、长度为40cm 和160cm 的光子
本文利用非傍轴矢量矩理论,分析了940 nm InGaAs/AlGaAs 分别限制双量子阱(SCH DQW)激光器在垂直于p-n 结面方向上的光束质量因子2 M⊥。在以往的半导体激光器的光束质量因子的研究中,往往忽略了包层中光场的贡献,因而得到的2 M小于1 的结论。但是,当半导体激光器的有源层远小于波长时,大部分的光场将渗透到包层中,因此,包层中的光场在分析中是不可忽略的。本文给出非傍轴半导体激
新型压电单晶Ca3NbGa3Si2O14属硅酸镓镧的同系物,采用提拉技术生长。晶体为透明略带黄色,属三方晶系,32点群。利用TU-1901 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计测定透过波段为287-800nm。在可见光范围内用椭圆偏振光谱法测定其非常光折射率ne大于寻常光折射no,属于正光性单轴晶。通过一种新方法即利用偏振光分光光度计测量透过率极值,间接计算了旋光度和旋光率,此单晶属右旋晶体,旋光率ρ非常大。在波
本文采用光致发光方法,测量并分析了采用金属有机化学气相沉积(MOCVD)在蓝宝石衬底上的生长的掺硅InGaN 和掺硅GaN 材料的光学性质。在室温下,InGaN 材料主峰位置437.0nm,半高宽为14.3nm,GaN 材料带边峰位置为363.4nm,半高宽为9.5 nm。在20k 到293k 范围内的变温光荧光测量,发现随测量温度升高,样品的发光强度降低,全半高宽增大,GaN 材料的带边峰值能量
光学综合孔径阵的像重构技术是整个光学综合孔径望远镜干涉仪阵成图的最后步骤,也是光学综合孔径干涉仪阵成像观测的关键技术之一。由于光学综合孔径干涉成像的特殊性:观测信息的不完整,大气的扰动对测量可见度相位的影响等,使其有别于一般的像重构技术,在像重构时必须用到一些成熟的、经典的算法。本文论述了对迭代混合成像法运用于天文光干涉与光学综合孔径成像图像重构所取得的初步的研究结果。
随着光纤通信向大容量、宽带宽迅速发展,国内外光纤光缆厂家对单模光纤偏振色散研究越来越多。本文主要对单模光纤生产中预制棒的沉积和熔缩制造,光纤拉丝中的工艺控制以及光纤旋转技术进行论述,在文中从产生随机双折射内的外部因素着手,结合实验得出减小单模光纤偏振模色散的方法和途径。
本文从理论上对紫外光激励乙酸产生荧光及荧光猝灭机理分别进行了分析研究。实验结果表明乙酸溶液在253.7nm 紫外光照射下可以发出明显的荧光,而且随着溶液浓度的变化,产生了荧光猝灭的现象。分析认为荧光猝灭的主要原因是动态猝灭过程---由最低激发单重态(n, π*)转入三重态(π, π*)所致。研究乙酸本体荧光特性及荧光猝灭机理可为其作为猝灭剂、溶剂、催化剂和食品添加剂时其它分子荧光光谱的研究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