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代“太一出两仪”图像及相关问题

来源 :第七届全国高校学生考古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qwang10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汉代壁画和画像中有一些特殊的图像,表现为一个大神两臂分别拥抱伏羲和女娲.学界多认为中间的神祇是“高禖”神.图像的内涵并非如此,而是表现汉代最高天帝“太一”分开阴阳、创造万物的情形,且多出现在以昆仑、西王母和天门为中心等升仙信仰环境中,其本身就是信仰的一部分,反映了时人对“太一”的崇拜.
其他文献
水陆画是具有特殊宗教历史价值的文物,对其的保护、修复不能损伤这一价值.本文以山西省闻喜县博物馆藏水陆画的保护修复为例,论述水陆画宗教价值的保护.
北京故宫是世界文化遗产,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明清北方官式建筑的代表.目前,养心殿内的建筑本体受结露、霉菌繁殖、盐析等病害侵蚀严重.本文基于地下的地质勘测、土壤温度、盐分、含水率、水位监测数据,以及地上的室内环境监测数据,评估了养心殿的环境风险因素和主要病害成因.结果表明:养心殿室内温度夏季处在24℃-30℃的范围内,冬季维持在4℃-11℃;地面附近常年湿度高,空气相对湿度夏季在70%以上
本文以青州香山汉墓出土彩绘陶器为例,详细论述了残碎彩绘陶器的保护修复流程、材料、手法等.在保护修复中,发现了当时遗留在残片中的制造痕迹,通过整理分析,在西汉彩绘陶器的制胚工艺和彩绘工艺上有所发现,为今后残碎彩绘陶器的保护修复和西汉彩绘陶器的工艺研究提供了资料.
南京明代宝船厂遗址出土大型饱水木构件的脱水加固保护,采用了复配PEG法进行保护,通过树木生长锥取样扫描电镜显微分析的方法,对加固剂的渗透深度和渗透程度进行了分析研究,评估了大型木构件的脱水保护的效果,探索实践了一种针对大型木构件脱水保护效果评估的方法.
明初时期山东的海防体系还不完善,沿海一带时常遭受倭寇侵扰,山东沿海倭寇海患较为严重.面对严重的海患问题,明统治者制定了设立海防军事设施来加强沿海防御的决策,即卫所海防体系.史料记载,威海从明代开始就设立了卫、所、寨等完备的海防设施.山东威海设立了威海卫、成山卫和靖海卫三卫.威海也因寓“威震东海”之义得名.海防军屯的官兵在此地生活久了,便留在这里成家立业.有的撤兵房为县置,即弃军从田;久而久之,这些
本文通过分析元代江浙行省的地域因素、经济基础、劳动力条件,同时排除当时同属江浙行省的龙泉窑和景德镇两地的可能因素,再综合杭州老虎洞的制瓷基础、器物特征、科技检验结果、交通运输等条件,得出清代皇宫流传下来的这批“传世哥窑”与元代杭州老虎洞的联系最紧密的结论.
“工匠精神”的提出对这个时代有着重要的意义,而中国古代社会不乏“工匠精神”.陆子冈和常世琪,一古一今,都凭自己独特的手工技艺,完美地践行了“工匠精神”的内涵,在各自时代成为玉雕行业的执牛耳者.但是,传统手工技艺在当今社会遇到了不小的挑战,如何传承和应对,就成为每一位工匠必须面对的难题.因此,一名匠人要能够在风云变幻中始终坚守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匠心,这才是工匠精神的精髓.
邺城是中古时期北方地区的重要城市,在中古时期城市形制与布局演变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以往对于邺城地区城市与墓葬的空间布局问题己数有研究,在前人研究及已刊布材料的基础上,本文利用地理信息系统进行空间分析,指出邺城地区城市与墓葬间的相互关系与其所处地理单元结构有着内在联系.同时,结合该地区所出墓志中提到的地名信息,本文钩稽出墓志所记地点信息变化背后的政治逻辑,为解读邺城地区城市与墓葬空间关系提供新的视角.
本文全面梳理了目前所见的高句丽文字瓦当材料,通过与中原汉晋时期及辽西地区三燕的文字瓦当进行比较,总结出高句丽瓦当文字在字体、文字位置、文字内容等方面的特点.
自四千年前齐家文化出现青铜镜开始,我国青铜镜背上的图案便有着明确的构图方式:中心对称、轴对称以及四分区.直至唐宋时期逐渐打破了过去的布局形式,出现了以整个镜背作为主体的设计思想,而这一转变几乎始终伴随着人物故事镜的发展与演变.本文通过对考古报告、出版著录唐宋铜镜等资料的研究,论证此种变化有着盛唐准备期、中唐剧变期、晚唐宋金成熟期等三个阶段.并指出其与螺钿镜的出现、多种领域的手工艺技法融入铜镜的制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