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隋唐时期妇产科学的发展

来源 :第七届国际中医妇科学术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undercal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隋唐时期,妇产科迅速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其特点是:开始从内科范围分化,日益趋向专科化.在此期间出现了许多妇产科著作.据《新唐书》和《旧唐书》记载,有6种、凡26卷可惜均已散佚.昝殷著《经效产宝》3卷,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产科专书.书中论述了妊娠、难产、产后等20余种产科常见病证,收载方剂260余首.有些论点具有一定的水平,方药大多简易实用.如四物汤通用于妇产科已千余年,至今仍为妇科圣药.另外,在一些综合性医书中,都收集保存了极其丰富的妇产科资料.孙思邈以重视妇产科而闻名.他深感有设妇产科的必要,在《千金要方》中,明确指出:"妇人之病,比之男子十倍难疗."专设"妇人方"3卷,列于各科疾病之首,促进了妇产科向专科化深入发展.
其他文献
为了证实补肾健脾中药对免疫性不孕的治疗作用,本文从该病的病因病机、治疗原则及方法、补肾健脾中药的现代药理研究等方面分析补肾健脾中药治疗免疫性不孕的作用机制,说明补肾健脾中药可调节免疫功能,促进生育,可广泛应用于临床.
不孕症的致病因素是多方面的,随着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一社会一心理医学模式转变,不孕症患者的心理健康需求及精神因素在本病的作用日渐受到重视。现代医学研究和临床观察,有相当一部分不孕症患者主要是由于精神因素引起的,特别是心理一社会紧张刺激因素在不孕症的致病因素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临床上治疗不孕症应当重视对情志因素的调节,了解患者的个性特征和心理活动。给予药物治疗的同时,医者应通过言行使患者放下沉重的包
不孕症作为一个全球性的医学和社会学问题,发病率逐年上升,已经影响到人类的健康与发展.本文分别从中医及现代医学的角度探讨情志与不孕症的关系,强调在不孕症的治疗中调畅情志的重要性,以及调畅情志的具体的方法及其重要意义.
中医对不孕症的认识可以追溯到秦朝,在中医古书籍中整理分析秦朝至清代医家们对不孕症病因病机的认识,有助于现代中医师们临床更好的把握患者不孕之因,对提高诊治不孕症的临床疗效很有帮助.概括古代医家们的观点,可以把不孕症的病因分为内因和外因,内因主要是素体禀赋不足、脏腑虚弱、七情内伤,外因主要是六淫之邪侵袭、奇经损伤.
东汉末年,张仲景著《金匮要略》专列妇人病证治三篇,分为妊娠病、产后病、杂病三类进行论述.关于产后病,首先提出了新产妇常见的三大病证,即产后发痉、产后郁冒(虚脱)、产后大便难.在妇女杂病中,首次提出了妇科病的成因,主要有三种,即虚、积冷、结气.对妇产科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乳腺癌、宫颈癌、卵巢癌和子宫癌是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严重危害妇女生命健康.乳腺癌近年患病率上升很快,在妇女恶性肿瘤中占第一位.全世界每年有20多万妇女死于宫颈.子宫癌是由子宫内膜腺体上皮发生的恶性肿瘤,因原发在子宫内层,又称子宫内膜癌.卵巢肿瘤可发生在任何年龄,其中以20-50岁最多,近年来有低龄化的趋势.我们采用基因芯片技术研究乳腺癌、宫颈癌、子宫内膜癌和卵巢癌基因谱的表达情况.旨在应用基因微矩
妇科慢性盆腔疼痛病症为常见的难治性疾病,其核心病机为瘀血内阻,湿热、肾虚、寒凝、气滞、气虚是导致瘀血内阻的常见病因."异病同治"思想源于《黄帝内经》,发展于张仲景,是世代医家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总结出来的辨证论治的基本法则之一,几千年来一直有效的指导着中医临床实践.魏绍斌教授立足于瘀血内阻的核心病机,采用异病同治之法,总结出"异病同治,异中有同;异病同治,同中有异"的治疗慢性盆腔疼痛病症的学术思想.
金元时代,四大医家对病因各持不同主张,对妇产科疾病的辨证论治和诊疗方法各有发挥或创新.他们各以自己独特的见解和临证体验,丰富了妇产科学的内容,其中尤以李东垣、朱震亨贡献较大,富有实践经验,推动了中医妇产科学的进步.
文章以《傅青主女科》诊疗带下、月经病特色开篇,并阐述其治法方药特点,进一步阐明本书融理法方药于一体.认为本书其文字质朴,方药实用,辨病简明扼要,立法严谨恰当,用药醇和平稳,配伍主次分明,充分揭示了傅山的学识渊博,医理精湛.
论述月经不调在病证结合模式下,以证候为纲,以证统病,强调太过类月经病和不及类月经病的共性病机,根据其病机特点,异病同治,虚者补之,实者泻之,并提出月经不调"太过不及"临床辨治理论,以期对临证治疗有所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