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马拉雅山冰川启动及冰期演化的宇宙核素年代学研究

来源 :第一届中国大地测量和地球物理学学术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piaol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喜马拉雅山希夏邦马峰地区是青藏高原现代冰川作用中心之一,古冰川遗迹十分丰富,是研究喜马拉雅山第四纪冰川发生、演化及驱动机制的关键区。尤其是最老的希夏邦马冰期,代表了喜马拉雅山冰川启动的时间,可以深入探讨青藏高原气候和构造演化提供重要依据。
其他文献
天山第四纪以来发生过多次冰期,有丰富的冰川地貌遗迹。本论文主要采用宇宙核素测年对东部天山的那拉提山、艾肯沟、哈尔淖尔、喀尔里克山、鹿角湾和乌鲁木齐河源的冰碛物进行了测年,细化了东部天山的冰期序列。除此,还对冰斗、冰碛物和影响冰川发育的气候做了探讨。
本文针对干涉点目标分析技术处理高分辨率SAR数据效率低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改进的干涉点目标分析技术处理策略.首先提出基于点密度的PS点抽稀方法,该方法能够在保证抽稀后PS质量的前提下,保留低点位密度的PS点数量,降低高点位密度的PS点数据.通过对抽稀后的PS点集进行时间序列分析,可以快速获得初始大气延迟相位,通过空间插值方法获得其他PS点的大气延迟相位值,为整个PS点集提供大气延迟初始值,减弱了时序
遥感积雪面积是目前在寒区水文模型中发挥作用最为显著的遥感产品,本研究评估了遥感积雪面积对寒区水文模拟的促进作用。为进行积雪分布与融雪径流模拟,同时方便遥感积雪面积数据进入到模型中,将SRM模型与SNOW-17模型耦合并进行改进。研究区选择黑河上游八宝河流域。采用粒子群方法,以2001、2002、2003共3年数据作为基础标定模型参数,以2004至2008年共5年数据对耦合模型进行验证。将遥感积雪面
会议
基于连续、各向同性、弹性半无限空间中有限矩形断层位错理论,模拟了断层不同蠕滑特征所引起的地表位移时空序列。根据断层形变高空间相关性的特点,利用地表GNSS网络位移时空序列作主成分时空分析,得出了断层滑移类型及演化特征与地表位移主成分时空响应程度和分布的关系与规律。由时间响应变化率可以判断断层滑移演化过程,由空间响应程度的梯度、方向和大小可以判段断层分布和滑移方式。在此基础上,划分断层面为众多子断层
海洋条带结构是颇具神秘色彩的中尺度现象,其特征之一是对能量和动量具有聚集性。由于它与海洋大尺度过程共存,在简单的时间平均数据中往往被大尺度现象掩盖着。把这种隐蔽的海水运动现象显现出来并研究之已成为物理海洋学的一个热点课题。通常的做法是对时间平均的速度场进行空间高通滤波,常用的方法有高斯滤波和汉宁滤波,我们还新引入了切比雪夫滤波,利用SODA资料和LICOM模式模拟数据对这三种一维滤波方法进行了比较
在气候变化的驱动因子中,气溶胶及其对云影响的贡献程度仍然是不确定性最大的部分.本文分析了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第一工作组(WG1)第五次评估报告(IPCC AR5)有关云和气溶胶对气候变化影响的主要结论,总结了有关形成共识和研究相对薄弱的部分.当今气溶胶全球总有效辐射强迫为-0.9 (-1.9~-0.1) W/m2,显示气溶胶对气候系统总体上具有冷却效应.
会议
对相关文献中各种降水融合算法进行了总结和比较,分析了目前存在的若干问题。基于残差校正的思路,提出了一种基于地理加权回归的多源降水融合算法。该算法的主要优点是能够以空间非平稳的方式同时融合多种遥感降水数据和地面雨量计数据,并方便的描述地理因素对降水空间分布的影响,计算复杂性也不高。采用所提出的方法开展了赣江流域TRMM、CMORPH等卫星降水数据与地面雨量计降水融合试验,证实了方法的有效性,并分析了
Wang等(2013)将El Ni(n)o事件进一步划分为传统El Ni(n)o,El Ni(n)o Modoki I和El Ni(n)o Modoki II.本文讨论南海秋季海表面温度(SST)在这三类El Ni(n)o事件的不同变化特征.传统El Ni(n)o和El Ni(n)o Modoki I的秋季南海SST异常增暖,而在El Ni(n)o ModokiⅡ则表现为冷异常.
The isotopic composition of new snow and snowpack has been measured in samples collected from November 2008 to July 2009 at Baishui glacier no.1 in the Mt.Yulong,southwest China.Snowpack δ18O experien
SO2与NH3分别为大气中最为重要的酸性及碱性污染气体,是大气中硫酸盐及铵盐的重要前驱体物种。早在上世纪八十年研究者既开展了SO2与NH3的气相反应过程的研究,发现SO2经大气氧化形成H2SO4后,可通过H2SO4-NH3-H2O三元成核机制形成(NH4)2SO4气溶胶。虽然NH3与SO2的气相反应过程已被广泛研究,但是二者在大气颗粒物表面的非均相反应过程的研究还未见报道。由于NH3及SO2均在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