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种短节段椎弓根固定方式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疗效比较

来源 :中华医学会第十七届骨科学术会议暨第十届COA国际学术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dujian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比较四种短节段椎弓根固定(SSPSF)方式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效果.2013年5月至2015年4月,采用SSPSF治疗单节段胸腰椎骨折79例,分别采用切开复位跨伤椎固定(A组)、切开复位附加伤椎固定(B组)、经皮跨伤椎固定(C组)和经皮附加伤椎固定(D组),比较四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当天VAS;术后伤椎前柱高度矫正百分比、矢状位Cobb角矫正度、伤椎后凸角矫正度;终末随访时伤椎前柱高度丢失百分比、矢状位Cobb角丢失度、伤椎后凸角丢失度.
其他文献
目的:研究自制危重患者交接班表格在关节外科髋关节病区的应用优势和必要性,降低护理交接班前文字性内容的书写时间,降低护理及治疗的遗漏率。方法:将2015年1月1日至5月1日入住关节外科髋关节病区的患者采取传统的交接班方法进行交接班,危重患者同样采取口头交接、书面交接、床旁交接这三种形式进行交接班。
目的探讨一种简洁、方便、信息全面、突出专科疾病信息特色、可减少早晚班及各班交接班时间、能帮助新入职护士快速掌握脊柱外科病人病情及具有专科特点的交班方式对脊柱外科护理工作质量的影响。
目的:脊柱结核的发病率有逐年增加的趋势,一期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术已被许多学者所接受,目前对胸腰骶椎结核的病灶清除、内固定手术方式有①前路病灶清除、内固定术②前路病灶清除、后路内固定术等,我院自2001年3月采用后外侧入路一期病灶清除、椎体间植骨、后路内固定术治疗脊柱结核29例,获得2年以上随访12例,以观察临床疗效及可行性。
目的皮质骨的结构具有明显的层级特点,其基本成分为骨矿盐晶体和胶原。在骨质疏松病程进展过程中,很少有研究关注骨矿盐晶体和胶原随时间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以及它们的变化对皮质骨微观和宏观生物力学属性的影响。因此,本研究通过建立去势骨质疏松兔子模型,从去势手术开始,观察皮质骨骨矿盐晶体和胶原随时间而发生的改变,以及其对皮质骨微观和宏观生物力学属性的影响。
目的:对于晚期骨性关节炎的患者,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是一个非常有效的矫形方法,能够恢复大部分膝关节功能。严重膝关节外翻畸形的患者行水泥型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的难度较内翻畸形大。如何精确截骨与术后假体的使用寿命密切相关。在对胫骨进行截骨时,目前常用髓外定位的方法。胫骨远端的解剖标志对于胫骨髓外定位来说是非常重的。胫骨远端参考的体表标志有胫骨内踝、足背动脉、胫前肌腱、拇长伸肌腱等。拇长伸肌腱由于非常接近距
目的:随着医学科技的发达,一种称为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多症的疾病逐渐被人们认识,它是一组原因未明的组织细胞增生性疾患,是一组异质性疾病。临床表现、治疗反应及预后存在明显的差异。本病发病率估计1/20万~1/200万。它是以大量朗格汉斯细胞增生、浸润和肉芽肿形成,导致器官功能障碍为特征的一组疾病。该疾病更好发于青少年与儿童。表现为温和、无症状的单器官至严重的进行性多器官累及的疾病,但患儿死亡率高达
目的:探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切口感染的治疗措施;方法:12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切口感染患者,7例早期拆除部位缝线,彻底清理感染坏死组织,并放置碘伏纱条引流,反复换药直至切口愈合,对不能自行愈合者二期缝合;5例早期拆除全部缝线,彻底清理感染坏死组织,并放置碘伏纱条引流,反复换药,二期缝合;所有病例积极合理应用敏感抗生素抗感染治疗;结果:12例切口感染患者经上述处理均二期愈合,愈合时间最短者5天,
目的探讨儿童急性臂丛神经炎手术治疗可行性。方法回顾性总结我院2011年7月至2012年4月收治的2例经确诊为儿童臂丛神经炎患儿的临床资料。男女患儿各1例,男性患儿2岁,女性患儿8岁,均行营养神经药物、理疗等保守治疗6个月,确定肌肉功能无明显好转后收治入院。入院后行颈椎、锁骨X线和肩部MRI排除骨折和软组织疾患,肌电图均提示为右侧臂丛神经损伤,男性患儿将副神经移位至肩胛上神经,肋间神经移位至肌皮
目的:对比颈椎椎体次全切除植骨融合术与颈椎管成形术术后矢状位平衡变化。方法:对2010年2月至2013年1月上海长征医院收治100例因颈椎管狭窄症接受颈椎椎体次全切除植骨融合术(前路组)或颈椎管成形术(后路组)的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以日本矫形外科协会评分(JOA)及其改善率评价神经功能。并记录术前及末次随访时各组患者C2-7Cobb角、矢状面垂直轴(Sagittalver
目的:断指患者受伤至术后72h之内,在抗凝、解痉、抗炎的情况下,根据断指再植患者术后不同时段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通过突击扩容观察全血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比容、血小板粘附率和纤维蛋白原等血液流变学改变。探讨提高液体灌注量在高海拔地区断指再植术中的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