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用途管制下基本农田发展权受限的区域差异及经济补偿--以湖北省武汉、荆门、黄冈等典型主体功能区为实证

来源 :全国土地资源管理院长(系主任)联席会,中国土地科学编辑部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iao_oai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运用湖北省武汉、荆门、黄冈等典型主体功能区的实证数据,分析农民收入及土地利用行为受土地用途管制的影响及其区域差异性,探讨土地用途管制的空间异质性及不同主体功能区基本农田发展受限下农民的福利损失额度.研究方法:方差分析和条件价值评估法.研究结果:①农民的农业收入及土地利用行为具有显著的空间差异特征,农产品主产区农民的农业收入显著高于重点开发区和生态功能区农民的农业收入,生态功能区农民更倾向于种植经济作物,位于江汉平原农产品主产区的农民更愿意种植粮食作物,经营农地的意愿也最为强烈,而重点开发区农民及生态功能区农民则不太愿意转入农地,扩大农地经营规模;②土地用途管制对农民的农业收入及土地利用行为具有显著的影响,即能够显著提高农民的农业收入.同时,管制程度越深,农民种植经济作物的比例越小,农民将农地转入的比例越低,农地的亩均投入相对越多;③土地用途管制具有显著空间差异,重点开发区的管制程度相对最大,生态功能区的管制程度相对最小;④土地用途管制的区域差异导致农民福利损失具有空间异质性,其中管制活动给重点开发区农民带来的福利损失相对最大为199069.57元/hm2,其次为生态功能区17827.36元/hm2,农产品主产区相对最小为12085.74元/hm2,研究区域农民的平均福利损失额度为17745.31元/hm2.
其他文献
研究目的:本文旨在探讨西部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农户农地流转意愿产生的影响及其影响强度.研究方法:基于农村劳动力转移的视角,构建结构方程模型(SEM).在2013年1月对西部地区新疆玛纳斯县369户农户实地入户调研的基础上,对影响农户农地流转意愿的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劳动力转移特征对农户农地流转意愿产生正向显著影响,劳动力转移特征赋值每提高一个单位,农户农地流转意愿就会相应增加0.621个单
研究目的:基于环境经济领域的脱钩理论,对安徽省池州市近年来城镇建设用地与农村居民点变化的脱钩关系进行分析。研究方法:基于环境领域的脱钩理论,运用OECD提出的脱钩指数计算模型,参考Tapio等划分的脱钩状态类型,构建脱钩模型,计算脱钩弹性系数。研究结果:脱钩形态不稳定,呈现出"倒V"型变化,大部分年期没有表现出最理想的绝对脱钩形态;从动态演变来看,平稳过渡期脱钩形态是现实与理论相吻合的理想状态;剧
研究目的:探讨县域视角下农村不同等级交通道路对房屋建筑区形态和空间分布的影响。研究方法:实证分析法,与GIS空间分析法。研究结果:①乡村聚落房屋建筑区形态以高密度低矮为主;②随着距道路距离的增加,房屋建筑区面积比例逐渐减小;③不同级别道路对房屋建筑的空间最大影响范围不同,道路级别与其空间吸引力呈反向趋势;④乡村道路与两侧的房屋建筑容积率相关性较高。研究结论:道路影响农村居民的居住偏好;农村居民点整
研究目的:《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颁布实施后,对不同类型主体功能区实行差别绩效评价体系,并依此引导各区域发展是亟待解决问题.研究方法:BP人工神经网络.从土地利用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角度,在主体功能上分别体现现有开发强度、未来开发潜力和资源环境承载力三个方面,选取15个指标构成土地利用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BP人工神经网络构建绩效评价模型,依据主体功能区规划区别开发的原则对不同类型主体功能区采用不同
研究目的:本文以作为国际旅游岛和经济特区的海南省为研究对象,从土地利用的经济、社会、生态和综合效益四方面进行研究。横向研究2011年全省18个市县土地效益及协调度,分析制约海南省土地利用效益提高的因素和各市县在土地利用的过程中存在的个别和共性问题。研究方法:利用层次分析法构造评价模型,主要使用协调度函数进行数据处理。并应用障碍度诊断的方法。研究结果:依据各乡镇土地利用总效益及其协调度的聚类分级,可
我国土地资源绝对数量大,人均占有量小,人地矛盾极为突出。依据科学土地功能分类,合理的规划土地资源是缓解人地矛盾的基础和关键。目前,国内对土地利用功能分类缺乏系统的研究,本文综述了近10年来对土地利用功能分类及分类方法研究的研究进展,并讨论了土地利用功能分类及分类方法的研究问题。
研究目的:研究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的激励机制,为推进废弃土地资源复垦利用提供参考。研究方法:规范、综合与案例分析法。研究结果:工矿废弃土地兼具环境问题与资源特性,其复垦利用具有城市发展和环境改善等多维动因,但权责纠纷和费效障碍使得复垦动力不足;土地废弃与复垦利用的外部性控制失效决定了土地复垦供给不足,其理论根源在于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完善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激励政策,需要从产权和收益分配两方面构建激励
研宄目的:全面理解我国城市政府商住用地供给决策模式,提高商住用地供给调控的针对性。研究方法:计量经济分析、博弈模型分析。研究结果:(1)在商住用地供给存在替代关系的城市间,引入邻接矩阵表示供给的关注关系,能够描述城市商住用地供给决策模式,该分析方法具有普适性。(2)在山东半岛区域内,城市政府商住用地供给决策模式高度类似于"领导者-跟随者"模式。(3)区域商住用地市场领导者与跟随者供给量反向变动。研
研究目的:以江苏省为例,分析农民土地财产性收入现状,并探讨其增收的影响因素。研究方法:统计分析法、理论实证结合法。研究结果: 从规模来看,江苏省农民土地财产性收入呈现逐年增加趋势,且存在—定的地区差异(苏南>苏中>苏北),但区域差异正在逐步缩小。从结构来看,土地流转收入增长迅速,土地征收补偿收入逐渐减少。从影响因素来看,以财产权制度和市场化制度为代表的制度性障碍是制约当前农民土地财产性收入增长的最
研究目的:以南京市为例,检验中央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与地方土地一级市场成交水平间的协整关系,为政府调控土地一级市场提供参考。研究方法:协整检验、VECM模型、Granger因果检验,脉冲响应分析。研究结果: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调整会引起南京土地一级市场成交水平(成交面积和成交价格)波动,但时滞显著,政策效果从调整发生后第3季度才逐渐显现,第4季度开始衰弱直至消失,但反之南京土地一级市场成交水平并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