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介入治疗走向学科发展之路

来源 :第八届中国介入放射学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ph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微创治疗是医学发展的趋势,介入放射学以微创为特点顺应了潮流,近二十年来发展迅猛,治疗的疾病种类涵盖全身“八大系统”,成为继内科、外科之后的“第三大医疗技术”,特别是在心、脑和外周血管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上开创了新纪元,许多以往认为难治或不治之症,通过介入治疗取得了奇迹般的效果。但介入放射学发展至今,随着治疗技术发生的深刻变化,临床效果的广泛承认,吸引或迫使了许多临床医师学习和掌握了介入治疗技术,进一步促进了介入治疗的发展。但同时,也造成了介入治疗作为简单技术被滥用带来的许多问题,以及不可回避的我们当代广大介入放射医师工作领域面临被临床各专业小断蚕食的严峻局势。对此国内许多专家见仁见智,就介入放射学的发展方向和模式提出了许多建议,归纳起来,主要有两个方面:介入放射医师是固守于传统的“大影像”范畴,听凭于介入治疗技术化,还是积极的参与临床化,促进介入治疗向学科化发展。就此问题,本文结合自己的发展历程提出一些看法,供大家商榷。
其他文献
目的:评价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联合CT引导下射频消融术(RFA)治疗肝癌的疗效。材料与方法:原发性肝癌患者193例,男157例,女36例,年龄19~81岁。所有患者先行TACE术,然后在CT引导
会议
脑中风是造成人类死亡的三大疾病之一,目前仍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因此,如何预防中风显得非常重要。研究表明,超过1/2的患者脑中风的发生与颅外颈动脉的阻塞性病变,尤其是各
会议
影像学方法是目前临床最常用的肿瘤分期和疗效评价手段。本文介绍了灌注成像、扩散加权成像、磁共振波谱、PET等功能成像和分子影像学方法的特点及其在乳腺癌、胃癌、宫颈癌
会议
骨样骨瘤是常见骨肿瘤中体积最小者,通过临床表现和影像学检查能够明确诊断,手术时难于分辨瘤巢位置所在、常需大范围切除骨组织。患者手术后恢复时间长,少数病人仍可能因瘤
会议
本文介绍胃肠道狭窄、梗阻与穿孔、旁瘘的介入治疗综合应用技术,以其探讨改善晚期肿瘤伴胃肠道梗阻或穿瘘患者的生命质量、延长生存时间,进而发挥临终关怀积极作用的方法。
中文名艾比·考尼什英文名:Abbie Cornisn生日:1982年8月7日出生地: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最新作品:《倾国之恋》(2011年12月9日)艾比·考尼什出生在一个澳洲农场大家庭里,她的
髂股动脉完全闭塞临床上并不少见,病因大多是动脉粥样硬化(Attrerosclerosis AS)引起,是由于血管内粥样物质不断扩大和继发性血栓形成,引起动脉管腔狭窄、闭塞,导致肢体出现严重
近年来,随着新型介入器械的出现和介入技术的提高,周围动脉疾病的介入治疗成为当今追逐的热点。但至今为止动脉阻塞性疾病,特别是慢性周围动脉阻塞性疾病的介入治疗仍存在许
脑动静脉畸形(AVM)是颅内血管畸形中最常见的疾病,在蛛网膜下腔出血中约占30%,是青少年患者中最易致残的一种先天性疾病。脑动静脉畸形可分为脑实质或软脑膜的动静脉畸形,如果
会议
对原发性肝癌(HCC)的治疗,一直以来均认为手术切除术为主要治疗方案,但多数肝癌患者首次诊断后即为晚期,且大部分患者均合并有肝炎肝硬化,临床上常有显著的门脉高压和胆红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