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处理制度对高温钛合金Ti60板材力学性能的影响

来源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ynneyehu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研究了热处理制度对Ti60板材的显微组织与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热处理温度的升高,板材中的变形片状α相明显粗化和球化,当热处理温度为1000℃时,板材的组织变为由等轴状α、片状α、细小的二次α板条和β相组成的混合组织.随热处理温度的升高,板材的拉伸强度逐渐增大,但板材的延伸率呈现下降趋势,板材的持久性能随热处理温度的升高显著增大.
其他文献
海绵钛蒸馏过程是传质和传热相互结合并相互作用的冶金化工过程,又是在高温和高真空环境中进行,对其机理进行更加详尽的研究,是强化蒸馏工艺、提高生产效率的必由之路.本文试图从微观层面上,以海绵钛坨体传热特性的分析入手,探讨各种因素对蒸馏周期的作用机理,提出改进建议,其一是提高蒸馏温度,这主要是针对氯化镁的饱和蒸汽压的特性而来的。其二是降低钛坨中心区域氯化镁向外扩散的阻力。
对TC20合金棒材进行热处理,观察了不同温度热处理后棒材的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变化.结果表明:热处理温度对显微组织影响较显著;随着热处理温度的升高,强度持续降低,且在800℃附近降低幅度最大,塑性基本不变.
β→α转变是钛合金中最基本和最重要的一种相变,两相之间存在严格的Burgers取向关系,即(0001) α//{110}β和<11(2)0>α///< 111>β,这种关系决定了在一个β晶粒内可能会出现12个α相变体.在各种类型的钛合金中,均会出现在一个β晶粒内只有少数几个取向的α相能够存在的现象,即发生变体选择,其对强度、塑性、疲劳等力学性能的负面影响逐步被关注,抑制其发生将是进一步提高钛合金性
本文研究了TA3厚壁无缝管材生产工艺.主要介绍铸锭杂质含量的变化对管材冷轧性能的影响,管坯的表面硬度与冷轧的关系;管坯杂质元素、表面硬度与生产效率的关系;管坯杂质元素、表面硬度与成品管材力学性能的关系等三方面。
研究了HTi-700高温钛合金的热处理工艺,主要分析不同时效工艺和固溶加时效等多重热处理对HTi-700合金的组织,不同状态下的力学性能关系.结果表明:不同热处理制度下使各相的尺寸、分布、数量及形貌发生很大变化,使高温性能也发生相应的变化,尤其多重热处理工艺获得"掺混"组织使高温蠕变高温持久等性能得到大大改善.
提出了ICP-AES法测定镍钼中间合金中Mo、Fe、Al、Si、P元素.针对镍钼合金的溶解方法、元素分析谱线的选择、基体元素的影响及消除方法等进行研究,确定了最佳的试验条件;试验结果表明检出限(3SD)在0.002mg/L~0.04mg/L.进行了准确度和精密度试验,回收率在95.0%~110.0%之间;相对标准偏差(n=11)小于4.55%.数据表明该方法准确、简便、快速.
研究微量Fe含量对TiNbZrTaFe合金体系的非晶形成能力和热稳定性影响.利用机械合金化方法合成(Ti69.7Nb23.7Zr4.gTa1.7)100-xFex (x=0,2,6,10)4种非晶/纳米晶合金粉末.采用X射线衍射分析(XRD)、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和差示扫描量热仪(DSC)对合成粉末的相转变结构、形貌、微观结构和热物性等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合金体系的非晶形成能力
通过研究爆轰波形的控制机理,并分析得到其在实际工程应用中的相关措施.采用两种不同工艺方案对大面积钛/钢复合板进行爆炸焊接试验.对制备的TA1/Q345R爆炸复合试样进行宏观形貌、力学性能、微观组织等分析;结果表明采用分段装药工艺所制备的钛/钢复合板界面无熔化、鼓棱、撕裂、剪切强度低等缺陷,相关性能检测满足NB/T47002.3-2009标准,能够满足装备试验需求.
研究了锻造工艺对TAll钛合金棒材显微组织、力学性能及组织均匀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锻造温度升高,棒材组织由等轴组织转变为双态组织,同时提高了棒材组织均匀性;锻造温度越接近相变点,锻后棒材显微组织中初生α相越少,β相及分布于β基体的次生α相越多,次生α相形态趋向局部取向一致的细针状;较少的初生α相加细针状的次生α相可得到良好的抗蠕变性能;提升锻造温度后,可提高棒材超声探伤水平.
本文主要从化学成分及组织构成等方面进行了研究,通过化学成分、力学性能测试及显微镜下明场、偏光、微分干涉观察,电子显微镜和能谱分析几种测试手段,比较了国、内外Ti-Mo-Ni钛合金Gr12与TA10带材的数据差异,得出国、内外Ti-Mo-Ni钛合金带材的差异,为日后改进提高Ti-Mo-Ni钛合金性能提供了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