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区域城镇化空间格局演变及其影响因素

来源 :2019年中国城市规划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zhl5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建设新型城镇化是中国进入新世纪以来城市化进程的一个重要转变,它更加注重区域城镇空间和社会、经济、生态环境的统筹兼顾与和谐可持续发展,注重以人为本,使居民更多的享受城镇化带来的福利.基于2006年和2016年的统计年鉴数据,借助GIS空间分析和SPSS统计分析方法对广东省2005-2015年21个城市的新型城镇化发展时空格局演变情况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2005-2015年,广东省人口城镇化率一直保持在60%以上且持续增长,但省内区域格局发展水平极不平衡,存在较大差异;(2)全局空间关联显著且逐渐加强,局部空间关联分异格局趋于稳定,热点区集中在珠三角地区、冷点区集中在西翼地区;(3)城镇化格局演变速率总体上呈现"低稳-中快-高慢"的特征,以珠三角极化突出,东翼地区以及北部山区城镇化水平逐步提高,西翼地区仍然处于较低水平;(4)综合比较多个指标,将城镇化发展水平类型总结为七类.(5)新型城镇化发展影响因素归纳提取为发展强度因子、发展保障因子、发展韧性因子,并对空间格局的影响进行了表征.
其他文献
城市土地"招拍挂"的出让方式对中国城市土地市场管理、促进城市房地产市场有序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探讨中国城市土地出让的时空格局对研究城市土地市场管理、房地产业发展具有很好的现实意义.从现有的研究文献来看,从全国的、区域的尺度上对土地出让时空变化情况的研究还较少,本文以中国331个城市为基础,运用对比分析及空间插值法,从时间维度分析总结了2001-2018年中国城市土地出让格局变化特征,并选择京津
近年来,随着生态城市概念的不断扩展,与生态城市建设相关的生态基础设施建设也成为关注的重点,而现有的集中式基础设施分布存在很大弊端,无法满足生态城市的建设要求.基础设施的分布密度与城市公共景观空间的密度大致相同,并且在功能上也具备很强的互补性,因此将基础设施与景观空间整合是一种高效且生态的整合方式.本文对生态基础设施和城市公共景观空间进行了界定,并重点研究了他们之间的整合策略.
知识菁英在西方及亚太发达城市的历史地区更新与保护中曾发挥了关键性作用.然而在中国大陆地区城市开发的主旋律先后步入"存量规划"的背景下,学界针对这一特定群体在台湾历史地区更新中的角色和作用展开的深入研究尚不多见.本文通过对台北宝藏岩眷村城市更新过程进行梳理并对知识菁英的角色和贡献展开研究,文章主要采用现场踏勘文本话语分析与文献查询等方法.研究发现宝藏岩案例之所以能成功离不开"批判专家"利用自身的专业
近年来,随着乡村振兴战略及相关政策的提出,近郊乡村旅游的热度持续上升.乡村旅游规划涉及多个主体,包括规划师等专家智库、以市民为主的游客、村民及各种形式的自组织群体、外来投资企业和开发商、地方政府和村委会等.如何在规划过程中满足各方主体的需求,让各主体积极主动地参与进来,是当下乡村旅游发展的关键问题.本文以重庆市北碚区静观镇为例,建立一种多元主体需求导向下的城市近郊乡村旅游产业的规划路径,将规划流程
在生态文明建设和高质量发展战略要求背景下,中国各大城市区域协调需求强烈,大都市区战略近年来成为了特大城市区域化发展的重要引导手段.其中,作为跨行政区发展桥头堡的临界地区,往往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具有独特的个性特征,也面临着差异化的战略背景,在统一的大都市区战略的指引下,需针对发展阶段和现状问题,因地制宜地制定近期发展策略.本文结合武汉大都市区规划的先行地区武汉—孝感临界区(以下简称汉孝临界区)的战
目前中国农村空心化问题严重,村庄发展普遍存在发展动力不足、城强村弱突出,城乡发展不平衡、发展不充分问题在乡村最为突出.城市规划体系末端的乡村规划,在现有"自上而下"的编制和管理机制下,忽视村民实际需求、缺少乡土人情认知,与村民实际发展意愿脱离,指导性、实施性和适应性不强,其乡村发展问题依然凸显.本次研究尝试以马耳山村为例,针对村庄发展的困境,尝试通过"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的平衡协调工作体系,探
城市是承载集体记忆的容器,反映着人们的文化认同和情感价值.城市化的高速发展和旧城大拆大建式的更新方式使得城市传统空间结构和肌理逐渐遭到破坏,导致记忆断层、归属感缺失,场所与人的联系逐减弱.本文以重庆市渝中区川道拐社区为例,通过对其历史变迁和基础现状研究,分析在当前城市"脱胎换骨"式发展下面临的问题,从地域风貌特征、历史实物遗存、居民生活方式挖掘山地城市的集体记忆,并以此为基础提出建筑更替、功能重置
个体在区域内流动是城市经济水平、产业结构、政策影响以及地区文化特点综合作用的呈现,也是体现区域内不同城市间经济、社会联系强度的重要指征.本文借助微信定位数据模拟广东省个体流动情况,利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对广东省城市网络结构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深莞穗是广东省城市间联系的龙头城市群,凝聚力强的城市群不完全在地理上邻近.本文进一步对城市网络结构与社会经济因子用引力模型进行多元回归分析,发现城市的经济产
城中村作为改革开放以来城乡二元结构依存的被动产物,在物质空间、社会经济、生产生活各方面都有别于一般的城市和乡村.尽管其存在诸多问题,但仍对城市发展有着重要作用."边界"作为城市设计的重要要素之一,一直都受到业内专家学者的重视,"边界空间"也是人们认知空间、参与空间活动的重要载体.本次研究采用文献查阅法和现场踏勘,选取白石洲和华侨城两大深圳特色片区,对其之间的长约2.8公里的边界及其边界空间进行研究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是解决中国"三农"问题的又一重大战略性举措,为新时代实现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指明了方向和重点.在乡村振兴战略的指引下,长春莲花山在不断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深化农村综合改革的基础上,积极探索乡村空间发展模式.本文以空间为出发点,从多角度对莲花山未来发展前景进行审视,对莲花山独特的沟域空间进行现状梳理、细化分析和空间设计,并提出空间发展策略,旨在探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