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经的翻译与传抄对汉字的发展影响深远(摘要)

来源 :江苏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西汉末年,佛教从印度经西域传入中国,对中国文化产生了重大的影响,这中间包括对汉语、汉字的影响.佛教的传播离不开佛经的翻译.佛经的翻译当时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据唐代智升《开元释教录》所载,自后汉孝明皇帝永平十年(公元67年)至大唐神武皇帝开元十八年(公元730年),凡664年,所译各类佛教典籍总计2278部,7046卷.佛教的传播同样离不开佛经的传抄.佛经一经译出即辗转传抄,广为流布.人们把翻译出来的佛经写在纸上、刻在石上,以此来表达对佛教的虔诚.由于抄写的佛经数量众多,加之当时使用汉字缺乏统一规范,篆、隶、行、草、楷各种字体交杂使用,水平不一的人们抄写出来的佛经字体风格各异,讹字、俗字、别字众多.许多佛经经过不同时期不同人用不同的方式传抄后,变得面目迥然、异文林立.这些变化与差异真实地反映了当时汉字的存在形态与使用面貌,对汉字研究具有极高的价值。正如佛教的传入为中华文明增添了新的元素一样,佛经的翻译与传抄为汉字的发展也增添了新的元素,影响深远。
其他文献
一般语言句子结构含有主语和谓语,谓语可以包括宾语.以汉语而言,常见的句子是主+动+宾,其中主语和宾语大都可以不说/写出来.本文主要探讨两个广泛使用空论元的语言,两个看起来很像,可是又不完全一样的语言——汉语和日语。借此研究,我们可以提出合适的名词短语结构,进而对人类语言名词短语结构的通性和可能的差异,有进一步的了解,也可帮助解决长期以来对汉语的名词短语结构应该投射为NP C Noun Phras
同一语义范畴、具备信息量差异的表达词依据信息量的大小构成强弱标量词,对弱标量词进行语用解释即进行标量推理.本文采用句图匹配任务考察30名5-7岁的汉语高功能自闭症儿童在弱标量词“一些”上的标量推理能力,结果表明高功能自闭症儿童进行标量推理的比率显著低于匹配的典型发展儿童,他们倾向于对弱标量词进行逻辑解释而非语用解释.推测异常的词汇语义知识表征,使其不能建立强弱标量词之间的语义联系是高功能自闭症儿童
契丹小字是10世纪初为记录契丹语而创制的一种拼音文字.中古汉语入声一般指由p、t、k三个闭塞音作为韵尾的音节构成.契丹小字所使用年代是否存在入声韵尾学界仍有争议.契丹小字文献中以拼音形式记录了许多汉语官职名、地名、人名等.本文通过对用契丹小字记录的“臘”、“十”、“易”、“伯”、“册”以及一些专有名词的语音分析,认为现己发现的契丹小字中仍保留了部分汉语入声韵尾的痕迹.同时认为,契丹小字的字音构拟不
语气助词“的”来自于结构助词“的”,这是目前几乎所有学者的意见.本文认为,鉴于语气助词“的”和结构助词“的”在句法位置和语法功能方面的巨大差异,两者之间不太可能有直接的衍生关系,汉语史上也找不到从结构助词“的”发展为语气助词“的”的令人信服的证据.本文认为上古汉语的句末语气助词“者”是语气助词“的”的直接来源,是“者”字在语音上蜕变的结果.
汉代称文字学为小学,殆因儿童入小学,先学文字,故名.隋唐以后,则以小学为文字学、训诂学、音韵学之总称.张之洞(1837-1909)《书目答问》曰:「由小学入经学者,其经学可信.」其实,把这两句话改为「由小学入国学者,其国学可信」,也同样真确.本文举例说明小学与古籍字词研究之关系,以就正于方家.
语言理解是人类语言能力的重要成分.心理语言学的语言理解研究,目标是揭示语言理解的认知过程和神经基础,并对人工智能的自然语言处理提供启示.语言理解的代表性模型之一是Peter Hagoort的“记忆-整合-控制”模型(MUC).该模型包括三个功能成分:记忆、整合与控制.记忆指语言获得过程中习得、已在新皮层记忆结构中巩固的语言学知识.在记忆中存储了关于语言构件的知识,如音系、语素、句法构件,合起来称之
北京大学计算语言学研究所积30余年之努力,建成以《现代汉语语法信息词典》为基础的综合型语言知识库,为中文信息处理技术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总结作者主持这项大规模语言工程的体验.以具体案例阐述自然语言处理技术为什么需要语言知识,需要什么样的语言知识以及如何将语言学家表述的语言知识变换成计算机能够运用的形式.期望这样的体验对探索学科交叉融合的学者也有参考价值.
本文通过考察历史语料,讨论了“亏”从动词到副词的意义和功能演变及其语法化路径.文章指出,秦汉时期“亏”主要有不及物的亏损和及物的使……亏损两种意义;至迟到唐宋之际,用于社会领域的使……亏损意义专门化为亏苦、亏负、使……吃亏之类的人际利害意义(如:亏恩、亏先帝功德、亏汝甚麽).在施恩者的吃亏受损必然导致受惠者的得利受益这种语用推论的作用下,至迟到了南宋,通过视角转变机制,“亏”的吃亏受损意义开始转向
本文以语义语法理论为指导,在综述各派句末助词研究方法的基础上,根据句末助词语法意义的性质和特点提出了句末助词研究的四条原则.首先,各派语法理论研究句末助词的本体论、认识论和目的论不同,因此从方法论上可以分成四派:传统语法的语感自省法、描写语法的分布比较法、功能语法的认知分析法、生成语法的层阶验证法,并根据历史和逻辑,提出语义语法理论要完成把传统语法、描写语法、功能语法与生成语法“合为一炉”的历史使
不同时代词语的比较可以用词语存在的有无来衡量,例如现代汉语的“电脑”古代汉语没有;语义的转变也是时代差异的标记,例如“依依”在《诗经.小雅》里的意思是茂盛,现代汉语是留恋不舍的意思(郑锦全、罗凤珠2016);也可以用出现的多寡来比较,例如现代汉语的第三人称“他”,古汉语用得少,现代汉语用得多。词语使用的多少,是这几年我所关注的问题,希望从词语的使用来决定不同时代的词汇属性。这语料库提供了分别“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