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炭胶体在环境中聚集和迁移行为

来源 :NCEC2019第十届全国环境化学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acmis48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们对于生物炭胶体在环境中归趋和迁移知之甚少。化学老化模拟了生物炭在田间应用后的老化行为,证明了化学老化作用降低了生物炭胶体在Ca2+溶液中的稳定性,提高了生物炭胶体在Na+溶液中的稳定性,即老化的生物炭在Na+溶液中更稳定,而在Ca2+主导的溶液中更容易成为聚集体;化学老化显着促进生物炭胶体在Na+和Ca2+溶液饱和砂柱中的流动性,因为化学老化增加了生物炭的亲水性和表面粗糙度,这对提高生物炭胶体流动性起着重要作用;相对高温条件下热裂解的生物炭胶体,化学老化作用对于低温热裂解的生物炭胶体移动性的促进更加显著,这意味着热解温度也是生物炭胶体命运和长期运输的重要考虑因素。从长远来看,了解生物炭胶体长期施用后在土壤和地下水环境中的稳定性、归趋和迁移性对于生物炭长期田间应用效果和物质资源化、碳循环等具有重要的意义。
其他文献
全氟辛酸(perfluorooctanoic acid,简称PFOA)是一种重要的表面活性剂。由于具有很强的热稳定性、化学稳定性及疏水疏油等性质[1],PFOA被广泛应用在工业和日用品等诸多领域[2]。在生产和使用过程中,大量PFOA可以通过污水排放、干湿沉降和雨水淋溶等多种途径进入到土壤-地下水系统中。了解PFOA在土壤-地下水中的运移行为,对科学评估PFOA对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的风险具有重要意
近年来,过硫酸盐(persulfate,PS)的高级氧化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土壤和地下水污染的修复.但在实际应用PS修复的过程中,为了确保修复达标,往往需要重复投加PS.在没有外源能量或催化剂时,PS的化学性质稳定,在地下的半衰期可长达数月至数年,这会导致PS积存于地下水环境中.
鉴于环境中硒(Se)的毒性,因而在饮用水处理中需要控制硒的摄入量.本研究采用批量氧化实验以确定动力学并阐明过一硫酸盐对亚硒酸盐的机理.在中性pH条件下,亚硒酸盐[Se(Ⅳ)]与过一硫酸盐(PMS)反应缓慢(k ≈ 0.18 M-1 s-1),但在碱性条件下反应快速(k ≈ 56–407 M-1 s-1).
在我国锰元素普遍存在于地层中[1],由于地下水流经过含锰的地层时,其二价锰溶于水,使得地下水质含锰元素。由于含有锰的水用于工业及生活中,分别有腐蚀管道、危害人体健康等诸多负面影响,所以对地下水源除锰是非常必要的。同样,水源中存在着天然、人工两种有机污染物[2],其危害范围也是从影响工业管网腐蚀等,到生活中衍生细菌,从而影响人类健康。
化学风化过程既是地下水中矿物质元素的主要来源之一,也是重要的大气碳汇。在风化程度较低基岩风化前缘,裂隙是水流运动与溶质运移的主要通道,矿物的化学风化反应也主要发生在裂隙表面。在由裂隙构成的复杂网络中,水流运动及溶质运移过程与固相表面的矿物化学风化反应之间存在复杂的耦合与反馈作用。
PCSiWaPro 是由德国德累斯顿工业大学环境学院研发的,基于有限元方法,用于不饱和以及饱和土壤2D/3D 水文和污染物迁移的模拟.PCSiWaPro 已在德国以及很多欧洲国家(比如法国,波兰,俄罗斯)的科研机构广泛使用.比其他数值模拟软件(例如Hydrus)有其优势:PCSiWaPro 软件集成了土壤污染物迁移模拟技术.
采用共沉淀法制备水滑石,并使用壳聚糖进行改性,脱除化工场地遗留高色度地下水。利用扫描电镜(SEM)、比表面积分析仪(BET)和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分析材料,研究色度脱除的原理,通过动力学和热力学试验,验证色度脱除的效果。
近年来,基于过硫酸盐(persulfate,PS)的高级氧化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土壤和地下水污染修复,然而对于这一技术存在的问题及局限则很少关注。相关研究表明,在土壤及水环境中的卤素离子、碳酸盐等离子会与硫酸根自由基(SO4·-)发生反应生成一系列二级自由基,从而影响污染物的降解[1-2]。本研究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15N 同位素标记结合质谱(MS)、15N 核磁共振(NMR)等检测手
原位化学氧化技术(ISCO)是针对地下水污染最常用的修复技术之一。其中,向地下水中注入H2O2,利用外加Fe2+或地层中丰富的铁矿物催化H2O2产生羟基自由基(·OH)的类芬顿技术是ISCO最为常用的方式,已广泛用于实际的场地修复工程中。但实践证明,H2O2在地下环境中的不稳定性是该技术使用过程中的最大限制性因素。鉴于上述问题,本研究使用CaO2作为H2O2缓释剂,并将其制成纳米颗粒注入地下形成反
随着我国工农业生产的快速发展,有机-重金属复合污染成为了我国土壤和地下水污染的基本特征之一。近些年,水土重金属/有机复合污染交互作用也逐渐成为了国内外环境化学领域研究的前沿和热点。土壤和地下水五氯苯酚-六价铬(PCP-Cr(VI))复合污染常见于木材防腐、制革和纺织等污染场地,且二者均为有毒有害物质,对周边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构成了巨大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