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NA与聚合物胶束之间的组装来模拟染色体的形成过程

来源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可控自组装体系及其功能化”重大研究计划年度交流暨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ngjing20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组装是大自然构筑生命体的基本方式.例如,在染色体形成过程中,双链DNA与组氨酸八聚体精确作用,形成复杂且高度规整的串珠状(beads-on-a-string)结构.组氨酸八聚体在"串珠"中经预组装后,进一步组装形成更为高级的结构.染色体被称为上帝的语言,是生命信息的载体.另一方面,染色体的形成为程序化组装提供了杰出的范例.计算机模拟表明,串珠状结构是DNA与表面带正电小球作用所能得到的能量最优结构.但实验上,这种复杂的作用体系都是会陷落在大量不规则的能量局部优化结构中.利用DNA和核壳胶束的组装,通过控制DNA与胶束之间的相互作用,成功获得了串珠状结构;并发现不同的“串珠”可同步演化,形成更短的“串珠”;进一步地,“串珠”上的胶束融合,形成螺线管状纳米线,整个过程高度有序。这是一个由热力学控制的程序化组装过程。
其他文献
本项目开展了几种重要功能纳米线的可控制备、组装规律及组装体功能的研究,并以1-2种重要纳米线为自组装基元模型,探索了高长径比超细纳米线的宏量制备及经济高效的组装方法,
会议
学位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期刊
基于AFM技术的单分子力谱是研究分子间弱相互作用的有效方法.如何将其发展成为超分子组装结构及组装动态过程表征的工具是一项很有意义而富有挑战性的工作.实现这一目标的有
超分子化学,通过研究小分子以非共价键相互作用自组装所成的超分子聚集体,近年来以成为一个热门的研究领域.而将高分子聚合物的概念引入超分子中,制得一类由具有粘弹性以及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