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变材料在高温深井钻井液降温技术中的前瞻研究

来源 :2020油气田勘探与开发国际会议(IFEDC2020)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ch_kitt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油气勘探开发逐步向深层发展,深层高温高压等极端恶劣环境对钻井液与井下仪器提出了严峻的考验,限制了深层油气的钻探开发进程.针对深部油气钻探开发中钻井液的抗高温稳定等技术难题,本文探索将相变材料引入到钻井液中,通过理论分析与模拟实验,证明了利用相变材料的“相变蓄热原理”降低井筒钻井液循环温度的可行性.结果表明,3种相变材料的相变温度为120~145℃,相变潜热为90.3~280.6J/g,相变蓄热特性优异,具有良好的钻井液配伍性能,加量达到12%时钻井液流变滤失性能仍能满足钻井施工要求.将相变材料加入到钻井液中,能够有效地降低井筒钻井液循环温度,且相变材料加量越大,钻井液降温效果越明显,加量达到12%时,钻井液循环温度最高可降低约20℃;相变材料的重复利用性能好,可连续实现“蓄热-放热”相变过程,满足了钻井液循环降温要求.研究结果为基于相变材料的高温深井钻井液降温技术研究提供了重要参考.
其他文献
新疆稠油油藏各区块经历开发初期的蒸汽吞吐后转入蒸汽驱,目前为止存在各种开发问题,现场试验区采用CO2辅助蒸汽驱来探索其开采潜力.而室内物模实验耗时费力,各参数之间难以有效对比.因此在物模的基础上通过岩心数字化模型来进行多参数对比.本文在稠油油藏CO2辅助蒸汽驱油物模实验基础上,利用集合卡尔曼滤波自动拟合技术,对岩心物性参数及CO2辅助蒸汽驱驱油模型参数进行反演,建立稠油油藏岩心CO2辅助蒸汽驱油的
随钻电阻率探边技术在地质导向中可以高效识别储层边界,提高水平井油层钻遇率,在碎屑岩储层水平井跟踪中已有广泛应用.对于让纳若尔油田碳酸盐岩油藏扩边区构造解释精度较低、储层横向变化大、储层的电阻率响应特征不明显等问题,仅依靠电阻率探边技术进行储层追踪难度较大.利用高清多边界探测分析储层地质和测井响应特征有效追踪地层倾角变化的基础上,综合分析电阻率成像、中子和密度测井与气测录井对应关系,识别碳酸盐岩储层
三元复合驱作为能够大幅度提高油田采收率的三次采油技术,在进入主段塞中期阶段后注入困难现象极其普遍,采出井产液指数受注入能力下降影响同步出现较大幅下降,一定程度制约采收率进一步提升的作用与效果.以大庆油田杏A区为研究对象,通过开展强碱三元复合驱室内模拟渗流实验,借助薄片分析、电镜扫描、γ能谱分析等方法,对渗透率及化学元素组成进行检测分析,研究现场渗流环境下注采井之间不同部位三元驱替过程中矿物组分变化
火驱作为稠油油藏蒸汽开发后期的接替技术正逐渐被认可.准噶尔盆地HQ特稠油油藏在注蒸汽开发后期成功实施了火驱先导试验,火驱前后主力储层含油饱和度由23%-50%降低为1.5%-5.8%,其中高渗砂岩储层(1000mD)和低渗砂砾岩储层(200mD)均实现了动用,由此说明,储层在不同含油饱和度和渗透率条件下均能点火和燃烧.为研究火烧驱油动用储层下限,开展系列燃烧管物理模拟试验,结果表明:含油饱和度为2
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注气驱油是水驱开发后期,老油田改变油水赋存状态、补充地层能量以及提高剩余油动用程度的一种有效开发方式.轮古油田目前已投入开发31年,随开采程度加大,开发矛盾逐步突显,注水失效,剩余油呈阁楼状分布,常规开发手段难以动用,急需通过注气有效动用.本文利用响应面分析法,评价各个关键参数的重要程度和对地质、油藏、工程条件的依赖程度,最终得到碳酸盐岩油藏注气的地质选井标准.使用该方法初步建立
硫酸盐还原菌(sulfate-reducing bacteria,SRB)是一类原核微生物,包括细菌和古生菌,它们能够在能量代谢过程中利用硫酸盐作为最终的电子受体.本文借助高通量测序的方法对渤海S油田内源古生菌的群落组成和多样性进行了分析,发现了具有硫酸盐还原功能的古菌:热球菌(Thermococcales)、古生球菌(Archaeoglobales)、脱硫球菌(Desulfurococcales
目前胜利浅海油田分注工艺存在层段合格率低、同心双管不能满足细分要求和液控封隔器可靠性不强的问题,分析认为是由于注水管柱完井、注水、反洗井等过程中,注水管柱受应力、温度影响的蠕动造成封隔器失效.针对以上问题,将密闭扩张封与防蠕动封隔器相结合,研制开发密闭自锁软防蠕动分注工艺,该技术可有效防止层窜,还采用软锚定技术,即可锚定注水管柱,还可减少原水力锚易结垢造成大修的几率,同时管柱由于使用补偿器与防蠕动
以低价态、低浓度为特征的智能离子水驱提高采收率技术在砂岩储层中逐步得到应用,其中砂岩黏土矿物与离子水的界面作用被普遍确认为该技术的主要机理之一.本文借助Z电位测试和人工压制岩样表面原油接触角测试,通过改变智能离子水离子类型、浓度,研究了砂岩油藏的主要组成物石英砂及黏土矿物表面Zeta电位及润湿角的变化规律,并通过双电子层扩散、离子交换、润湿角改变机理对结果进行分析解释.实验结果表明:黏土矿物表面在
海洋水合物储层埋藏浅、上覆地层承载力不足、土壤参数信息缺乏,若井身设计不当易发生井口下沉或倾斜事故,造成巨大损失.本文考虑防喷器组的影响,进行危险工况浅表层套管承重能力分析,结合浅表层套管实时承载力预测模型,建立海洋水合物浅表层套管承重可靠性评估方法.以我国南海某水合物试采井为例进行案例分析,选取土壤静置时间、导管下深、土壤恢复因子、土壤剪切强度为区间变量进行浅表层套管系统承重能力评估,结果显示初
弱碱三元体系与原油发生乳化作用,会取得较好的驱油效果.为了研究弱碱三元体系乳化液的影响因素,室内实验通过改变三元体系中聚合物浓度、表活剂浓度、碱浓度和不同油水比等条件来研究这些因素对乳化液的形成和稳定性的影响.室内研究表明,聚合物浓度、表活剂浓度、碱浓度越高,形成的乳化液越均匀,稳定性越好;油水比大于1∶1时,只形成油包水型乳化液,油水比小于1∶1时,油包水型和水包油型乳化液共存,在油水比达到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