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由于原子排列上的不同,同质晶体的不同晶面表现出有显著差异性的生物学特性(如蛋白吸附、生物矿化、干细胞分化方向等),认识其产生作用机制,对生物材料表面的设计具有重要理论指导意义.本研究中,采用生物相容性的SiO2,以其(110)和(100)作为模型晶面,研究了在溶液中其ζ电势的不同,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成骨方向分化能力的影响及其机制。
【机 构】
:
浙江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硅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浙江省,杭州市,浙大路38号,310027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于原子排列上的不同,同质晶体的不同晶面表现出有显著差异性的生物学特性(如蛋白吸附、生物矿化、干细胞分化方向等),认识其产生作用机制,对生物材料表面的设计具有重要理论指导意义.本研究中,采用生物相容性的SiO2,以其(110)和(100)作为模型晶面,研究了在溶液中其ζ电势的不同,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成骨方向分化能力的影响及其机制。
其他文献
目的 观察采用固尔苏药物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采用相应的护理后对临床疗效影响分析.方法 将在我院近期(2016年03月-2017年03月时期),收治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新生儿94例,随机分为两组,且均采用固尔苏药物治疗.其中47例采用常规护理称为对照组,另47例采用相应护理称为护理组.将两组患者肺部功能与护理后血氧饱和度、住院时间对照.结果 用药护理后48h,护理组患儿肺功能指标恢复明显优于对照组,
目的 探讨复方丹参注射液辅助治疗妊娠高血压的观察与护理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0月期间收治的154例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给予两组患者常规治疗和护理干预,观察组加用复方丹参注射液,对比两组患者平均动脉压、尿蛋白含量以及分娩方式和分娩结局.结果 经过治疗后,两组患者平均动脉压和尿蛋白含量方面,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在剖宫产和引产方面,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
目的 通过临床研究电针法、艾灸法、埋线法对于哮喘患者肺功能的改善作用,以期指导临床选用最佳针灸治疗哮喘之方法.方法 将92例临床哮喘患者随机分为电针组、艾灸组、埋线组,30天为一疗程.两个疗程后测定肺功能:用力肺活量(FVC)、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最大呼气流速(PEF)、第一秒用力呼气率(FEV1%),分析症状、体征积分,评定疗效.结果 三组治疗前症状、体征及肺功能各项对比没有显著性差
目的 研究手术室围手术期应用舒适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10月到2017年5月期间于我院行手术治疗的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50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围术期护理,给予试验组患者舒适护理干预.比较患者护理后的不良情绪评分,比较患者舒适度评分,并比较患者护理满意度.结果 患者护理后不良情绪评分及舒适度评分比较试验组更优,数据对比P<0.05.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试验组更优,数据
目的 研究脑肿瘤手术中实施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靶控输注麻醉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4月-2017年4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14例脑肿瘤需行手术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应用随机分组方法,将患者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每组57例,对照组患者静脉注射丙泊酚、舒芬太尼、顺式阿曲库铵进行麻醉诱导,其后吸入异氟醚维持麻醉,实验组患者则采用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靶控输注麻醉,比较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血压
医用金属材料在受伤或病损骨组织的修复和替换治疗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镁基金属作为新型生物医用金属材料,以其优良的生物可降解与吸收性具有可替代传统生物医用金属材料的潜力.为了在提高镁合金耐蚀性能的基础上进一步改善抗菌性能,本文采用等离子体浸没离子注入技术在ZK60镁合金表面设计含锆和氧化锆的梯度膜层,研究该膜层在模拟生理环境条件下的降解性能和体外抗菌行为。
钛和钛合金具有较高的机械强度、良好的耐腐蚀性和与骨相近的弹性模量,是骨科中常用的移植材料.但是钛合金表面的生物活性较差,容易导致在移植物表面形成纤维包裹,导致移植物松懈甚至脱落.天然骨表面具有许多微纳结构,富含多种具有促进骨形成的矿物微量元素。通过在钛合金表面构建微纳结构,模拟天然骨表面,可以有效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成骨分化,加速骨修复。本研究将Mg元素掺杂在TiO2纳米管中,构建Mg掺杂的纳米
按照细胞的接触方式,细胞共培养体系可分为直接接触共培养、非接触共培养和间接接触共培养.其中,间接接触共培养体系由于兼具可通过细胞接触产生旁分泌效应和不同种细胞容易分离的优势而备受研究者关注.本研究提出制备胶原/海藻酸-壳聚糖(Col/Alg-Chi)复合水凝胶膜用于细胞间接接触共培养体系的研究。该复合水凝胶膜,一方面由于胶原的引入利于细胞的生长和活性维持,同时通过海藻酸钠与壳聚糖间的聚电解质络合反
恶性肿瘤是一类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多发性的重大疾病,寻找到一种低毒、高效、经济的肿瘤治疗手段已成为目前国内外药物研究的重要研究方向和重大科学问题.本文成功设计并制备了肿瘤微环境响应性的肽类树状大分子给药系统并取得了较好的可控药物释放和体内抗肿瘤效果。以上实验表明,基于肽类树状大分子的给药系统有望成为一种有效的抗肿瘤制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