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素示踪技术的黑土流失速率研究

来源 :中国水土保持学会2012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sb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长期以来的过度垦殖导致土壤侵蚀日益严重使得黑土区耕地的土壤质量严重退化,对我国的粮食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急需开展土壤侵蚀估算的相关研究.因此选择长春市石头口门水库莫家沟小流域为研究区,采集100年来未被扰动的土样样品27个,运用复合示踪技术进行黑土侵蚀速率的估算.研究表明区域137Cs和210Pbex背景值分别为2918Bq/m2和8954Bq/m2;土壤侵蚀速率分别为1.99mm/a、1.85mm/a;侵蚀模数分别为2507t/(km2·a)、2331t/(km2·a);为中度侵蚀和强烈侵蚀过渡段.研究结果为东北黑土区水土流失有效控制与恢复提供了技术支持与定量依据.
其他文献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园林绿化的发展需求,地被植物作为城市绿化建设必不可少的植物材料,在城市绿地中的应用日益突出.本文通过对比分析伊金霍洛旗景天(Sedum spectabile Boreau)、萱草(Hemerocallis fulva)、马莲(lris lacteal Pall.Var.chinensis(Fisch.)Koidz)、石竹(Dianthus chinensis)4种园林地
生物措施、耕作措施和工程措施是进行水土流失治理的三大主要措施,它们构成控制水土流失的完整技术体系,其中以生物措施主要是植被措施最有效.植被保持水土机理、功能历来是水土保持研究的一项重要内容.本文对植被覆盖度、植被分布格局、多尺度植被覆盖对径流泥沙的影响研究进行了总结评述.目前植被格局与水土流失关系的研究还相对比较薄弱,尤其是对于不同尺度上植被的空间格局和结构对水土流失的影响尚需进一步加深。植被变化
生产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防治指标既是水土保持防治措施布设与配置的基础又是水土保持设施验收的关键,其中治理指标(扰动土地整治率、水土流失总治理度)和生态指标(林草植被恢复率、林草覆盖率)参数的获取与计算较为复杂.为科学地获取指标参数以及正确的计算指标,作者提出了治理指标和生态指标相关参数的获取途径,详细介绍了各个指标的计算方法,并以井采矿工程为例进行了分析说明.
中国机场建设目前从总体上讲正处于大发展时期,根据民航机场发展目标,至2020年,全国民航运输机场约达到220个,使机场体系得到完善,适应中国社会经济发展和航空运输增长需要.全国各地机场新建、改扩建工程如火如荼,本文在总结长沙黄花国际机场扩建工程水土保持设计中的重点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其相应的防治措施,如主体设计时重点考虑了工程占地范围内的排水,排水系统到排水口截止;针对场区竖向设计,在充分了解其设计
长庆石油天然气田涉及陕、甘、宁、蒙四省区,地跨毛乌苏沙漠、荒漠半荒漠干旱草原、丘陵沟壑区和高塬沟壑区四大水土流失类型区.油气田的基地、站所、井场、管线敷设、供电及生产道路等工程建设引起的人为水土流失防治时策:一是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在企业的决策层、执行管理层、规划设计层、施工生产层,树立保护优先,预防胜于治理的水土保持生态意识,在油气田开发建设规划、工程设计、施工生产各个环节筑起节约用地、减少扰
城市内涝是当前较为突出的水利问题.产生城市内涝有极端天气的原因,也有当前城市规划不当等人为原因,但是究其根本还是因为城市建设硬化、渠化,破坏了自然界原有的水循环所致.目前市政建设与规划部门未充分认识到城市雨水的资源性宝贵性,一方面要花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将雨水排走;另一方面却又面临严重的水资源短缺问题.根除城市洪涝灾害,同时应对城市日益严峻的水资源危机,加强城市水土保持工作可起到关键作用.本文提出了以
填海造陆作为大规模的人类干扰活动,势必造成填海造陆区的水土流失问题.本文就填海造陆区水土流失的特点及原因进行阐述,并结合近年来研究进展详细分析了填海造陆对于土壤、植被、水资源和湿地生态系统等多方面造成的影响,结果发现:填海造陆对水土保持相关的环境因子的影响巨大,造成的水土流失严重;各个效应之间存在着很强的关联和促进机制,最后本文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水土保持防治对策,即要加强填海区的生态建设,加大生态投
7月21日9时至7月22日7时,北京遭受特大暴雨袭击,其中受灾严重的房山区平均降雨量达到200mm以上,全市最大点房山区河北镇为460mm,接近500年一遇.本文以房山区为例,分析了北京生态清洁小流域在此次暴雨中的防洪效益、保土效益、减灾效益及问题,从规划和设计等方面总结了小流域水土保持工程的防洪减灾经验,即划分安全等级,严格贯彻防洪标准;依托小流域三道防线,以“封、治、排”为措施布设要点;根据经
小流域综合治理的水土保持建设是毕节市生态环境建设的主体,关系到全区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在减缓、拦蓄径流的同时,保护了水土资源,改变了水分的静态分布和动态循环、流动过程,必然对小流域的水文环境产生影响.小流域综合治理的各种水土保持措施都能在一定程度上控制降水耗散水文过程,明显改善水质量,提高水的利用效率.针对存在的问题,作者提出了建议。小流域综合治理应与乡镇的经济发展相结合,与村民增收致富
汶川地震在干溪沟内激发了大量的崩塌、滑坡.根据航空影像数据解译,干溪沟内发育成片的崩塌滑坡91块,总面积10.42km2,占全流域的28.95%,而暂时没有泥石流活动痕迹.干溪沟内山地灾害在坡度、坡向、高程、断裂距离、地层岩性等方面存在如下规律:①发生崩塌滑坡的坡度主要分布在30°~50°区间,随着坡度的增加,发生崩塌滑坡的概率越大;②崩塌滑坡的坡向主要分布向南方向;③崩塌滑坡主要分布在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