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福建省花岗岩风化红壤区是我国崩岗水土侵蚀的重灾区,已造成农田、道路、桥梁、房屋等大规模破坏和危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与当地社会经济发展。在过去近十年的治理,福建省崩岗水土侵蚀得到了有效的防治。本研究以福建省长汀县和安溪县典型花岗岩风化红壤崩岗集中区为对象,运用差分GPS、AutoCAD和Sketch-Up等技术对已治理崩岗水土保持现状进行调查,测算崩岗面积、坡度坡长、拦沙坝淤积量等参数计算其土壤侵蚀模数,应用通用土壤流失方程(USLE)诠释各因子关系,探究地貌特征、水保措施、以及植被覆盖和管理因子等对崩岗治理水保效益的影响机制,以期总结崩岗治理措施的水土保持效益,为福建省及南方各省花岗岩风化红壤区崩岗水土保持提供借鉴。通过对安溪11个,长汀15个治理时间为5年左右的崩岗进行调查,发现安溪崩岗治理措施以工程措施结合耕作措施为主,长汀崩岗治理则以工程措施结合植被措施为主,土壤侵蚀模数的变异性都很大,安溪崩岗土壤侵蚀模数在0-34331 t·km-2yr-l之间变化,均值为14100 t·km-2yr-1,长汀崩岗土壤侵蚀模数有的高达70105 t·km-2yr-1,均值为24171t·km-2yr-1,远高于安溪。对崩岗面积、坡度、坡长以及高差数据进行分析发现,它们与土壤侵蚀通量之间都不存在显著相关性,这一结果与前人在人工模拟环境下坡度和坡长对土壤侵蚀模数具有影响不符,究其原因是在野外条件下,气候、植被、降雨、人为干扰等因素复杂变化,坡度坡长等因素对其影响作用相对较小,不能形成显著性效果。进一步分析发现,具有经济效益的耕作措施有利于形成持续的后期维护管理,能够巩固水保措施的调水保土效益,缺乏经济效益的植被措施没有人力的后期维护,在较为贫瘠的侵蚀土壤上不易大面积存活,不能形成有效的植被覆盖,更易导致进一步的水土流失。因此,在野外环境下,治理后期管理维护对崩岗治理水保效益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对崩岗进行治理后,多方面因素的存在使得部分崩岗依然具有较大的水土流失量,治理过程中水保措施类型、施用方法以及完善程度,原始植被覆盖度、植物种类及种植面积,后期管理维护度等因素都会影响到崩岗治理效益,本研究只对其进行定性分析,缺乏定量数据的支撑,在后期的研究中将把定量化分析作为研究的重点,揭示各因素的影响规律,以期为治理方式的创新和治理效益的评估提供科学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