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指近端逆行微型岛状皮瓣修复指腹缺损

来源 :中华医学会第十七届骨科学术会议暨第十届COA国际学术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r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外伤致手指指腹缺损,传统治疗比较麻烦,探讨带手指固有血管的手指近节逆行岛状微型皮瓣修复指腹缺损的效果。方法2007年8月-2015年6月,应用带指血管的手指近端微型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指腹缺损496例,其中拇指118例,食指86例,中指81例,环指75例,小指45例,拇食指32例,食中指34例,中环指25例。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头颈部CTA血管检查的护理配合流程.方法 资料:2016年1月至3月在我院行头颈部CTA检查的患者50例,其中颅内血管畸形11例,腔隙性脑梗塞12例,头痛待查6例,颅内占位性病变4例,偏瘫原因待查7例,蛛网膜下腔出血10例.选用对比剂碘帕醇370,18G-20G静脉留置针,流速5.0ml/s,对比剂用量50ml,生理盐水30ml,利用血管追踪技术来确定注射后扫描时间.检查前护理:1.为
目的 探讨高分辨率MRI在肛瘘术前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60例经手术证实的肛瘘患者术前均行MRI检查.回顾性分析MRI各序列显示的瘘管、内口、外口、脓肿及肛瘘分型,然后将MRI诊断结果与手术结果对照.结果MRI显示高位肛瘘15例,其中高位复杂性肛瘘9例,高位单纯性肛瘘6例;诊断低位肛瘘45例,其中低位复杂性肛瘘25例,低位单纯性肛瘘20例.MRI诊断瘘管97个、支管18个、72个内口、7
目的 探讨双源螺旋CT血管成像(CTA)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在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SSS)诊断中的价值对比.方法抽选我院诊治的31例SSS患者的临床资料,均行CTA检查,采用西门子双源螺旋CT机.层厚以及间距分别为0.8mm、0.4mm,采集和显示矩阵分别为512×512、1024×1024.电压设置为120kV,电流300mA,从颅底扫描至主动脉弓.采用MEDRAO公司生产
目的探讨三花膏外敷联合超短波对膝关节滑膜炎疼痛与康复的影响.方法将60例膝关节滑膜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各3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即消炎、患肢的持续皮肤牵引、运动疗法及健康宣教,对照组给予超短波治疗,采用上海产LDTCD31型超短波治疗仪,输出频率50Hz,输出功率30-50W,输出波长6.0M,电极前后对置放于患膝部,间隙为2.5cm,I级无热量,每次10
目的 探讨关节镜下半月板成形及缝合结合带蒂脂肪瓣覆盖治疗外侧盘状半月板并前角及体部陈旧性桶柄裂的疗效.方法 2012年8月-2014年8月,我科收治36例膝关节外侧盘状半月板并前角及体部陈旧性桶柄裂患者.其中男12例,女24例,年龄18岁-42岁,平均年龄26.8岁.病程3月-14月,平均5.8月.完全型盘状半月板26例,不完全型8例,楔形2例.
目的:观察使用自锁式卡片融合器治疗相邻节段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疗效.方法:2011.5-2013.4年对16例相邻双节段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行椎间盘摘除自锁式融合器置入术,观察术后神经症状改善情况及椎间隙高度与植骨融合情况.
目的:观察半导体激光结合红外线照射治疗促进植皮术后伤口愈合的效果.方法:1.本科室植皮术后伤口不愈合患者66例,其中分成治疗组33例,对照组各33例.2.治疗组:常规换药先给予红外红照射,距离患处20~30cm,15-20min/次,1次/d.续予半导体激光治疗仪局部照射溃疡10~15min/次,1次/d,10次为1个疗程.对照组:常规消炎伤口换药.评估:治疗10天后采用肉眼观察创面分级发.
目的探讨在过紧的膝内侧间室操作时,使用两种内侧副韧带松解方法获取更大的操作空间的效果与安全性。方法自2013年10月-2014年10月,共有30例内侧半月板桶柄样撕裂,术中探查发现膝关节内侧间室过紧(不能显露体后部半月板裂口边缘),患者平均年龄31岁,手术时间为伤后2周内,MRI均显示内侧半月板撕裂,双PCL征。
目的 探讨经一期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及后路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治疗脊柱结核患者的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12年5月-2014年9月期间21例行一期前后路联合手术的脊柱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护理方案及经验体会.21例患者中,男性15例,女性6例.年龄34-57岁,平均43.5岁.
目的 从对86例下肢恶性长骨骨肿瘤的护理,分析下肢恶性长骨骨肿瘤的疾病特点及相应护理对策,探索下肢恶性骨肿瘤围手术期优质护理方案,提高护理服务质量及患者生存质量。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15年1月在我科接受手术治疗的86例下肢长骨恶性骨肿瘤患者的围手术期临床资料,根据临床特点,将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护理干预组(对照组)与常规护理干预+个性化护理组(试验组),探讨不同护理方式对患者下肢功